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湖南

湖南衡阳中院:风气正 业绩实

2013-04-09 10:13:2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地处湘江之滨、衡山之南的衡阳是一座历史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植根于这片热土的湖南省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文化建设促审判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该院先后被授予全国立案信访窗口先进单位、全国法院思想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窗口单位、园林式单位、十佳书香机关等荣誉称号。该院也是湖南省唯一一家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集体一等功的法院。

    构建共同的价值观

    2月4日,虽然已进入春季,但南方的早春还是有些潮湿寒冷。早晨8时,衡阳中院法制广场响起雄壮的国歌声,全院干警统一着装在此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干警们感受着一份神圣和庄严,使命感、责任感油然而生。3年多来,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既是衡阳文明城市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衡阳中院教育和引导干警牢记宗旨,增强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意识的标志性活动。

    职业风险高、工作压力大、办案难度高、群众期待高,用什么方式能让干警形成向心力,始终保持对审判事业的热爱和对法律的忠诚?这是衡阳中院党组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法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专业能力固然重要,但精神理念和价值取向却直接影响着公平正义的实现,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以衡阳中院院长张开松为首的领导班子,通过大量的走访征求意见,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建设在法院各项管理中的巨大潜能作用,用法院文化为人民司法提供精神动力,法律事业才能经久不衰。为此,该院制定了文化建院规划:以法院文化建设为引擎,在追求刚性的制度建设时,辅之以一种柔性的文化建设,关心干警的精神家园,培育干警高尚的品味、兴趣爱好和健康的工作生活方式,营造轻松愉悦、张弛有度的工作氛围,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职业荣誉感,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司法事业当中,改善司法形象,提升司法公信力。

    “案子没有办好,会寝食不安,心神不宁,案子调解成功了,双方当事人服判息诉了,这种成就感让我感到很充实,很快乐。”该院一名青年法官表示,自己的月收入虽然不是很高,“但人食不过三餐,居不过一席”。选择成为一名人民法官,是因为有一颗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事业心。现在,该院各项工作稳步发展,干警工作精力充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大家把工作当成了事业,把辛苦当成了事业,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全院上下形成了风清气正、昂扬向上的良好局面。

    刚性的制度建设书写文明新篇

    “作为审理本案的合议庭,我们郑重承诺,我们将忠于宪法法律,恪守职业道德,公正高效廉洁办案,并诚恳地接受监督。”1月18日,一起买卖合同纠纷在衡阳中院第八审判庭开庭,开庭前审判长向当事人公开承诺。廉洁司法公开庭前承诺制是衡阳中院一项深受好评和推介的管理机制。所有案件在正式宣布开庭前,审判长当庭就案件的公正廉洁审理作出公开承诺。

    近年来,衡阳中院不断创新制度建设,先后有刑事审判、民商事审判、执行工作、少年法庭、立案信访窗口建设、文化建设等近十项创新做法被全省法院工作会议推介。

    积极开展“立案信访文明窗口单位”创建活动,全面推行“导诉分流、立案审查、信访接待”一站式服务,擦亮司法为民的“第一窗口”;改革干部用人制度,推行竞争上岗,使该院近年来共公开招考招录141名法院工作人员,提拔20名中层正职和43名中层副职,大批德才兼备的干警被选拔到中层干部的岗位上,队伍建设专业化、年轻化向前迈了一大步;推行案前审限报告制和审委会“序位发言制”,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大刀阔斧改革考核机制,推行公开述职述廉和排位通报制,强化对日常行为的考核通报,要求全院干警从点滴入手、从细节做起,实现法官行为文明化。

    1月18日,衡阳中院“少年法庭之友”的7名代表在未成年综合审判庭法官的带领下赴省未成年犯管教所进行首次“实习”。在开展“一对一”帮教活动时,他们除了了解案情,促膝谈心,为孩子们的将来谋划外,还互留通讯地址,以便长时间持续开展帮教活动。自少年法庭成立以来,该院积极探索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新模式,先后制定完善了相关制度30余条,规范案件审判流程,强化心理帮教措施,成立“少年法庭之友”更是湖南法院系统在加强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首次尝试。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巡视员、少年法庭指导小组成员马东在衡阳中院调研时对此举给予充分肯定。

    柔性的人文举措铸造精神家园

    2012年12月3日,衡阳中院道德讲堂正式开讲,第一堂课就是张开松亲自上的廉政党课。“讲身边人,说身边事”,用生动感人的案例鼓励全院干警做道德高尚的法院人,在道德讲堂上,张开松带领全院干警向党旗郑重承诺:“公正执法,司法为民。”如今,“一把手”走上讲堂为干警授课,已成为该院践行“法院文化建文化法院”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

    近两年来,该院以“唱一首道德讲堂主题歌、看一部道德模范的短片、诵一段经典诗歌、讲一个道德模范的故事、作一番细致的点评”的“五个一”活动为契机,着力打造“道德讲堂”,将全院干警的“精神家园”打造得更加丰满殷实。该院先后从其他兄弟法院请来道德模范“传经送宝”,从湖南女子大学请来专授礼仪课的教授为干警加强文明礼仪的培训,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签订教育培训协议,并邀请著名法学家吴汉东进行专题讲学,令干警们受益匪浅。

    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干警们把讲堂从教室搬到基层,在包片联乡点种下千棵树苗,体验劳动的快乐;走访岳屏镇兴隆村、特困企业阀门厂、雨花亭社区、罗桥镇等乡镇,为困难群众送去生活必需品;为西藏扎囊县法官捐款3万元,为残疾儿童募捐,深入了解群众疾苦,体会奉献社会的责任与义务…… 举办院长论坛,设立法官俱乐部、健身中心,成立女子合唱团、舞蹈队、乐队、篮球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等团队,每年开展主题文艺会演、体育竞赛等一系列举措,丰富了干警文化生活,在增强体魄、提高队伍凝聚力、战斗力之余,更使干警远离了酒席和其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衡阳中院在较短的时间内走出低谷,用‘衡阳速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在法院文化建设方面,更是走在全省先进行列,值得其他兄弟法院借鉴学习。”去年5月3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康为民在视察该院工作时,对文化建设促进法院工作的有效开展给予高度肯定。

    服务民生的情怀争创一流业绩

    2012年11月7日,祁东县步云桥镇黄龙村村民黄乐荣又来到衡阳中院民一庭办公室,如两年前一样,将一包红薯干硬塞到副庭长龙巍的手中说:“龙法官,请您尝尝我家做的红薯干。”

    黄乐荣与邻居因一件很小的矛盾打起官司。龙巍作为承办人,不是冷冰冰地简单断案,而是站在“不为小事伤和气”的角度,从“法官”变身为“和事佬”,多次带着案卷赴步云桥镇调解。最后两家人被龙巍的诚恳打动,达成赔偿协议,握手言和,此事对周边村民也产生了很好的教育作用。黄乐荣每年都硬要送上自家做的红薯干,表达对龙巍的感激之情。

    前不久,被假释没多久的刘某给审监二庭法官打来电话:“感谢警官、感谢法官,结婚时一定请你们喝喜酒!”自2012年7月1日起,衡阳中院审理假释案件施行社区矫正,对被假释人员,与社区联手帮助他们重新就业,使他们回归社会后能够迅速自食其力,在生活、工作中不受歧视。刘某正是在这样的“温馨矫正”中顺利回归了社会,不仅在驾校找到了工作,而且还有了女朋友,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法院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还是要用公平的法治力量服务发展、服务民生。”张开松说。近年来,成功审理“两谢”、严晓军等65名被告人、“天上人间”娱乐城等特大涉黑犯罪团伙案;成功调解建院以来标的额1亿元的最大民事纠纷案件;服务国企改制,审理38件国企破产改制案件,涉及职工安置38855人……衡阳中院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该院先后出台了《关于为建设法治衡阳提供司法保障的十条措施》、《关于为推进“四化两型”争当科学发展观排头兵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等文件,指导全市法院依法服务社会发展大局。去年衡阳中院共审结和执行各类案件9638件,同比上升44.5%。建立法院干警包片联乡机制,坚持巡回办案,仅2012年1至6月,全市法院巡回办案1031件。

    法院文化有“硬”度亦有“温”度。“一张椅子一杯茶”、“一张笑脸一声好”,衡阳中院要求所有干警热心、诚心、耐心地接待每一名当事人,用心倾听当事人的合理诉求,倾情为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切实改进司法为民作风。2010年以来在湖南省政法队伍民意测评中一直名列衡阳市第一,连续五年在人大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均以全票通过。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湖南衡阳将给窨井安装防坠网
·湖南衡阳雁峰三小时破获持枪杀人案
·湖南衡阳局长检查监所安全工作
·湖南衡阳端特大流窜盗车团伙
·湖南衡阳石鼓破获系列盗窃照相器材案
·湖南衡阳破获跨四省区系列抢劫金店案

·湖南衡阳破获跨四省区系列抢劫金店案
·湖南衡阳解决民生难题“最后一公里”
·湖南衡阳消防举行十八大报告专题理论学习会
·湖南衡阳:结合实际破解社会治安管理困局
·湖南衡阳多措并举净化消防安全环境
·湖南衡阳进一步加强各项公安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