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公安局新闻办公室3月31日发出通告:据调查显示,2012年度我市治安满意度创近年来新高,诈骗成为市民最关注的治安问题。
中山大学开展的2012年度广州市公众安全感与治安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广州市民的公众安全感为90.6%,保持较高的水平;全市治安满意度达94.6%,创近年来新高。同时,对于常见的九大类社会治安问题,从调查结果来看,诈骗、赌博、盗窃成为市民最关注的治安问题,而“诈骗”排在首位。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公安局政治部人事处处长陈伟才指出,电信行业的迅猛发展,在方便服务群众、推动国民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的同时,电信服务市场在管理和技术上的漏洞、责任的缺失也侵害了电话用户的财产安全,影响了社会稳定。电信诈骗犯罪高发有电话用户防范意识淡薄、公安机关跨国境打击难度大、取证难等原因,而改号诈骗电话畅通无阻从境外进入、群发诈骗短信泛滥等渠道一直切不断,是最重要的原因。他建议尽快通过全国人大立法或者“两高”出台司法解释,明确电信运营商的法律责任,规范运营管理,加强源头治理,根治电信诈骗中存在的诈骗短信泛滥、改号软件滥用等问题,为电话用户提供“准确、安全”的服务。
广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一大队政委、法律专家魏勇指出,当前,电信诈骗之所以存在侦查难、取证难、追赃难的问题,之所以屡禁不绝,并不是犯罪嫌疑人有过人的高明之处,而是他们充分利用了我国现行金融、电信管理系统与侦查部门办案模式之间的不当定位,使得侦查措施难以及时有效开展,从而轻松便捷地实现了诈骗犯罪目的。因此,建议通过立法规范银行、电信部门的协助义务,承担法律责任,积极主动配合执法工作。当上述部门不履行法定协助义务,造成被害人、侦查工作失误或者被动时,应当追究其法律责任。
相关
电话诈骗现新手法“邮寄包裹涉毒”案件突增本报讯继“猜猜我是谁”、“你有一张法院传票”等电信诈骗有所反弹后,近期,有关“邮寄包裹涉毒”的电话骗局案件较为突出,请市民群众加强防范意识,注意防骗。
【手法剖析】
一般情况下,犯罪分子冒充邮政工作人员以电话或短信的方式告知事主有一包裹要领取,后联系事主谎称包裹内藏有毒品,利用当事人惊恐或免灾的心理以及对公检法等执法部门的信任,以改号显示法院、公安机关、银行的电话号码,冒充其工作人员以事主银行卡涉嫌犯罪、欠费为由,以没收资金为威胁,通过语言对话进行心理暗示使事主逐步进入圈套,让事主将银行卡升级或将钱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达到骗钱目的。
警方提醒:
关键在于提高防范意识
根据广州警方近年来侦破的此类型案件分析,“邮包涉毒”诈骗的作案手法基本没有大的变化。
警方认为,依据法律法规,任何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等政府部门办案有严格的法律程序,其工作人员不可能在电话里让事主转账到所谓的“安全账户”或通过电话核查账户资产。
警方强调,市民遇到需向陌生人账户汇款情况,一定要冷静和谨慎,不妨告诉家人和好友,多找个人商量,多留个心眼儿,在核实情况后再进行转账汇款,谨防上当造成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