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轻群众诉累,节约诉讼资源,山西省怀仁县人民法院在立案大厅开设“司法门诊”,将大量民商纠纷通过“导医”、“诊断”、“诊治”等工作消化在萌芽状态,实现了减少诉讼和上访的目标。
从去年初此项活动开展以来,该院院长石生林亲自挂帅,带领分管立案的副院长、立案庭庭长、副庭长及各立案调解组组长每日集中到大厅一线,担当“门诊医生”,积极做好“导医”、“诊断”、“诊治”等工作。
“导医”就是要求门诊法官做好日常的导诉工作,把纠纷的解决引到正确的轨道上,避免当事人走诉讼弯路。对来到法院的诉讼群众,无论是诉讼还是信访咨询,都由“门诊法官”先“过滤”,针对不同情况,法官有的口头答疑解惑,有的引导其选择该院特邀调解组织或调解员处理等等。
“诊断”就是针对当事人起诉的案件进行繁简分流。门诊法官将公民或法人到法院咨询、起诉的“病事”状态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判断,通过“门诊把脉”,现场答疑“开处方”,避免案件繁简不分,缓急不管,“小病”也“住院”、“动刀”等劳民伤财事情的发生。
“诊治”就是“坐诊调解”,包括诉外化解与立案调解。通过“诊断”对案件进行繁简分流后,利用立案7日审查期限,把能够调解的简案,进行调解,减轻群众讼累与审判工作压力,节约有效诉讼资源。
去年以来,该院“司法门诊”共导诊2013人次,受理的纠纷中,有126起“赌气官司”放弃了诉讼,纠正不正确诉讼63起,诉外化解1197件,化讼率66.61%,立案受理672件,结案596件,审结率95%,没有一件民商事及行政案件转化为信访案件。(记者 陈 伟 通讯员 李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