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观点

激发微博正能量

2013-04-08 10:52:2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开通法院微博是占领司法宣传阵地新高度,积极拓展司法公开新途径,增强法院法官工作亲和力,切实提升司法公信力和影响力的积极举措。要善于释放法院微博的正能量,把广大的网民带回现实的法治环境,引导网民用理性、法治的渠道合理、合法实现诉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法院相继开通了法院微博,建立了一个互联网时代下与网民互动、沟通民意的工作平台。在笔者看来,开通法院微博是占领司法宣传阵地新高度,积极拓展司法公开新途径,增强法院法官工作亲和力,切实提升司法公信力和影响力的积极举措。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情关系占据主导的社会,人际关系交往和疏通过程中的微妙技巧一直是众多人崇尚的立身处世之道。现实生活中的法官不是“真空人”,面对送礼请托,巧妙运用微博,以“公开个案信息后的‘围观’压力”、“要经得起舆论监督、网络炒作、历史检验”等借口作为“挡箭牌”进行柔和处理、艺术婉拒,不仅可以抵挡说情、打招呼,还可以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主动接受网民监督的法院、法官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顺应反腐倡廉建设创新之举的必然,通过各种媒介的公开亦能够反作用于法官不断提高拒礼、拒请、拒托的反腐倡廉能力,进而坚守廉洁司法的底线。

    在操作层面,笔者建议有条件的法院可以利用内网数据传输工具,各业务庭、案件承办人可以适时发布开庭公告等案件公开信息,法院微博则聚合这些信息,在进行筛选、审核后对外统一发布,在个案公开的第一步就占据主动权。

    在收到网友就个案发表意见特别是负面、消极意见的时候,要在程序上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后予以回复,牢牢把握时间节点,用公开验证公正,用效率赢取公信;内容上要谨言甚微,个案回复中的言语一定要保持庄严、透露耐心、礼貌尊重和秉持公正,时刻从细节处提升公众对司法的信心,用这种素质来要求法院微博的管理者或新闻发言人并不为过。

    还有一种极端但是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那就是在网络时代出现的“标题党”,信息化爆炸背景下网民很少有耐心看网络上的长篇大论、事件剖析、案件详情,于是有些网络媒体及作者便一味地在标题上做文章,利用较为极端、煽情、义愤带严重感情色彩的语句去博网民眼球,吸引关注,这样极易引发网络舆情,使得法院、法官极易陷入被动的局面,此时如果借助正面的严肃的法院微博及时发布信息以正视听,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舆论上被动的状态。

    整合优势资源,挖掘微博价值,推动法院微博文化的形成。如今,个别省份的三级法院均开通了微博,形成了数量上的规模优势,有些法院已开始尝试微博直播庭审、听证,有的法院已经建立并完善了微博管理制度,个别法院正在尝试运用微博互动中发现的个案举报信息开展内部自查,还有些法院正努力引导关注热点案件的网民以心悦诚服的心态接受最终裁判结果……所有的这些“试水”、“创举”,不仅要把法院微博打造成法院与网民交流互动的桥梁,使之成为网民便捷表达诉求的“传声筒”与“扬声器”,还要将其建成展现司法文明与法治建设进步的“助推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稳压器”,而这些都代表着新时期法院人在创新社会管理道路上的孜孜追求。

    新华网曾发表题为《用好“微博客”这种信息传播新方式》的新华时评,在文中指出:“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职责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公职人员,应当以更加开放自信的态度对待微博客、用好微博客,通过微博客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妥善回应社会热点,努力引导好社会舆论,维护社会和谐问题”。我们要善于释放法院微博的正能量,把广大的网民带回现实的法治环境,引导网民用理性、法治的渠道合理、合法实现诉求,发挥阳光司法、公正公信的力量,助力每个中国人梦想的实现。

    (作者单位:河南省范县人民法院 程善磊)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以道德正能量点亮社会主义法治文明
·浙江出入境管理部门创新服务举措 释放“正能量” 打造“金名片”
·福建长乐“正能量”为公平正义添彩
·辽宁日报:凝聚正能量应是社会共举
·山东淄博山头派出所:以爱心行动传递正能量
·浙江义乌消防“微电影”传递正能量

·浙江义乌消防“微电影”传递正能量
·中国梦汇聚磅礴正能量
·反扒民警:极具“警察范儿”的正能量使者
·着力运用法治思维提升公安社会管理正能量
·以法治思维提升公安社会管理正能量
·大连消防西岗中队:加强管理凝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