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院对说情过问案件实行“全程留痕”
张立勇:司法结缘腐败就无公信可言
图为张立勇(右)到当事人家中征求对法院工作的意见。
作为一名曾经在中纪委工作12年的大法官,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认为,法官队伍要做到忠诚可靠,确保法院事业健康发展,就要强化反腐倡廉工作,用铁的纪律打造出一流的队伍,构筑起公平正义的底线。
“司法一旦与腐败结缘,就没有公信可言。”4月7日,张立勇接受《法制日报》采访时表示。
守住底线绝不徇私枉法
张立勇说,河南法院近年来建立了过问案件“全程留痕”、抵御说情的备案登记制度,严格落实任职回避、司法巡查、错案责任终身追究和领导失职问责制度,把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牢牢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坚决铲除人民群众痛恨的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进一步提升了法院的司法公信力。
张立勇坦言,之所以产生司法公信力问题,与法官的廉洁性密切相关。“法官要守住底线,不能徇私枉法。而目前的情况是,有的法官触动了底线,不公不廉,以权谋私,枉法裁判,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个别法院领导干部严重违法违纪,社会影响恶劣。结果当然有失公正,自然就没有公信力可言,这是根本性的问题。”
“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过程,实际上是推进司法公开公正、塑造主动作为、清正廉洁司法形象的过程。”张立勇说,一些法官对群众缺乏感情,不能从内心关爱、理解、体恤当事人,对当事人态度生硬冷漠,对群众诉求敷衍塞责。一些法官司法能力不强,就案办案、机械司法,不考虑办案的社会效果,判决结果违背社会基本常识和公众价值取向。
在张立勇的眼里,坚持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力,就要积极推进阳光司法,打造“阳光下的法院”,保障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践行“正义不但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的诺言。
张立勇介绍说,近年来,河南法院强化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审务等各个环节的公开,全方位推进网络庭审直播,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旁听”案件审理,法官一言一行置于公众视野之下。从2009年开始,全省法院将每年重要节假日确定为“法院开放日”。建立了“一校一法官”制度,2100名法官担任2800所中小学法制副校长,三级法院院长亲自上“开学第一堂法制课”,全省30多万名学生与法官互动交流。开通了“豫法阳光”微博,创立了“网评法院”、“网上调解室”、“网上诉求合议庭”。今后,还将实行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同步显示庭审记录,公开展示证据,公开展示使用法律条文,全力推行阳光审判。
回应舆论热点敢于纠错
“严守司法公正,就要积极回应社会舆论热点。”张立勇举例说,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上,河南法院在5年间共审理有毒有害食品、假冒伪劣药品、重大安全事故案件30782件,判处犯罪分子33232人。针对新华四矿“9·8矿难”,河南法院首次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两名矿主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瘦肉精”事件发生后,河南法院对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犯罪依法用刑,分别判处两名主犯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和无期徒刑。
“面对冤案错案,人民法院要勇于担当,敢于纠错。”张立勇说,河南法院在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依法纠正错误方面也进行了大胆作为。赵作海错案发现后,立即启动再审程序,依法宣告赵作海无罪,及时进行国家赔偿,严厉问责相关人员,并将赵作海被释放的5月9日定为“错案警示日”,每年开展“法官大反思、案件大评查”活动。“天价过路费”案曝光后,河南法院依据新的事实和证据,对被告人重新定罪量刑,及时修复了河南法院的形象。
力促裁判文书简明易懂
张立勇表示,下一步,河南法院将重点改进裁判文书晦涩难懂、说理不清的问题,确保“农家大叔也能读得懂、看得明”。要积极推行法官导师制,加强青年法官公正审判和群众工作能力的教育培训,使公平正义流动在法官的血脉中,输送到群众的心窝里。
“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让群众享受到满意的司法成果,法院工作才能赢得人民信任,才能获得强大动力。”张立勇深有体会地说,要坚持弘扬马锡五审判精神,把法庭开到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秉承“让法官多走路、让群众少跑腿”的工作理念,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就地化解矛盾纠纷,让老百姓打官司省心、省力、省时、省钱,免受诉讼奔波之苦。
张立勇说,河南法院将依靠群众,全面推行社会法庭,从人民群众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力量,动员和组织德高望重、熟悉社情民意、热心公益的基层老党员、老干部担任社会法官,不敲法槌、不伤和气、不收费用,根据法律法规、乡规民约、道德伦理,专门调处赡养扶养、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民间纠纷,并通过“一村一法官”制度,开展法律咨询,调处矛盾纠纷,努力赢得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的认可。(记者邓红阳)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座谈会 强化司法公开自觉接受监督
·废止部分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的决定
·两高决定废止4件司法解释 今日起不再适用
·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定
·两高决定废止4件司法解释
·[视频]两高发布司法解释 盗窃定罪门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