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四中院建设学习交流型法院
法院“三新”知识考试增强司法自信
“没想到法官这个行当要求这么高”,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的一位老法官说。
自去年以来,该院结合工作中亟需解决问题,确立了8个重点课题对症下药。每季度以“新法律、新政策、新制度”为内容进行“三新”知识考试,这样的考试刚开始时不免让全院人叫苦。
“司法的生命在于交流,法官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作为后发民族山区法院,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孙海龙认为。该院以学习调研为切入点,采取问题导向研究、理论探索先行、制度建设紧随、文化培育督导、学习调研养成、实践改进为途径,提升“审判管理、队伍素质、法院公信力”,不断增强司法自信、优化法院工作机制。
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法院还出台制度将学习调研作为“评优评先”考核标准,量化分值计算。每季度发布司法统计分析和发改案件分析报告,开展两评查、司法建议等工作常态化,畅通审判管理信息通道。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如今,法官们已经自觉自愿地加强学习,并将原本有些排斥的考试作为自己的乐趣。
在该院,以《武陵法苑》、《案例参考与研究》为主的内刊刊登各类调研文章120余篇,90余万字。在重庆市法院首创《案例参考与研究》,刊登案例文章等83篇、40余万字。辖区两级法院有370名法官撰文投稿。
每月该法院还举办法官论坛、名家讲坛,邀请专家讲解新法适用、解读司法政策,及时更新法官的知识理论结构,多措并举成为“互动交流学习型”法院的创新。2012年该院共举办名家讲坛6期,邀请梁慧星、杨立新、孔祥俊等专家授课。改版后的工作内网开设了部门之窗、政法财经、读书、报刊摘录等栏目,上传各类书籍为法官拓展知识视野。
在该院,开设开放式图书阅览室有130种杂志、30种报纸供学习。每个部门都添设了书架设立图书角,购置专业书籍供参考学习。每年分解学习调研工作任务,每季度考评并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考核中,多种举措来培育法院人深厚法律素养、明辨审慎司法判断力、理性严谨法律思维、崇法秉正的法律道德操守、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的职业素质。
2012年,由院长孙海龙为第一主持人的“法院文化建设”课题成功中标最高人民法院2012年审判理论重大课题。《关于司法调解规范化问题的调研》、《法院文化建设研究》专题被评为优秀课题。2012年在《人民司法》、《人民法院报》、《重庆审判》等中文报刊发表文章81篇。在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上3篇论文获奖,获《人民司法》征文一、二等奖各一次、法学会学术征文优秀奖一次。
(记者 张维 通讯员 司中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