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怎么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会管理工作?这些问题,成为4月1日举行的湖北省襄阳市社会管理中长期规划纲要专家评审会的焦点。记者从会上获悉,借助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课题组的力量,襄阳拟制定完善该市社会管理指标体系,找到社会管理工作的突破口和落脚点。
去年8月,受襄阳市委、市政府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成襄阳市社会管理中长期规划纲要课题组,组长由所长李培林担任。课题组多次到襄阳调研,形成了拥有15章内容的《和谐襄阳发展战略规划》,并于当日提交专家团评审。
战略规划提出,襄阳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48项主要指标,包括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参与、社会关系、社会环境5个类别,引起与会专家学者热议。
“指标体系是关键,也是灵魂,要更加细化并具有襄阳特色。我们建议,可以考虑将社会公平、社会安全等纳入指标体系。”专家评审组组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徐汉明说。
经充分讨论,评审组的11位专家原则通过了该战略规划。
听了专家学者们的意见,襄阳市市长别必雄认为,社会管理指标体系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应当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社会保障与救济等纳入指标体系,成为全市社会管理工作的行动指南。
(记者/胡新桥 见习记者/刘志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