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名家专栏

“美素丽儿”再现食品安全监管老毛病

2013-04-03 10:00:0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美素丽儿”奶粉事件,是又一次食品安全事件。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食安办主任郎菊明在发布会上说,经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所检测,18个批次奶粉均为合格。苏州市工业园区工商局负责人说,奶粉里没有发现有害成分,且检测结果符合欧洲标准。苏州市工业园区质监局副局长黄向阳说,在非法生产点抽取了17个样品,有7批不合格,7个无法判断。“美素丽儿”总经销商在上海,上海市食监部门也称此前并未收到江苏方面关于问题奶粉的通报。

    这些说法是否令人信服,公众自有判断。我想从这个行业整体情况,来谈谈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乳制品行业,怎么就这么多的事儿呢?从安徽阜阳大头娃娃奶到三鹿奶粉事件,后到国人竞相抢购洋奶粉以及香港打击所谓“水货客”。如今,又出现“美素丽儿”。

    频繁出现问题的行业,定有其自身缘故。这些缘故,并不是什么制度问题、体制问题、机制问题,而是监管者自身的问题,也就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选择性执法、失职渎职的问题。我认为,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问题是监管者有“四个不好”。

    第一,“眼不好”。怠于监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干脆闭上双眼,即使是在眼皮子底下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也发现不了。

    第二,“腿不好”。怠于检查,行政不作为,不走出去,不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发现问题后不是及时去查处问题,而是等待和观察上下左右的指示、态度、行动。

    第三,“手不好”。处理问题,不能有效及时,满足于形式上的公文和过场,不关心是否真正有效地处理问题,甚至用官场潜规则来处理违法违规案件。所以,对于问题产品,不召回,不下架,不查封,不销毁,给当事人留下回旋的余地和机会。

    第四,“嘴不好”。食品安全问题,是大众面临的问题,是涉及到千家万户生命健康的重大公众利益问题,但监管者却迟迟不向公众公布相关信息,长时间保持沉默,置大众生命健康于危险境地。

    四个“不好”是食品安全监管中经常出现的反常现象,是一种“病态”。形成这种“病态”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官僚主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根本就不重视,也不愿意重视食品安全监管问题,所谓“食品安全不是监管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论调,就是典型代表。实事求是地说,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在体制、制度、经费、人员投入上已经有了很大完善和加强,但再好的制度如果执法者监管者不严格执行,也会形同虚设。

    二是“屁股决定脑袋”。立场、利益等这些因素是根本性的。在很多食品安全事故中,都可以发现这些因素在其中并起着决定性作用。本地监管机构监测机构发现不了本地食品安全问题,在公众利益危险与商家利益袒护平衡上总是偏向商家。其实,偏向商家,就是偏向本地,就是偏向本部门“工作利益”和本地区“经济利益”,甚至不惜欺骗上级和公众。另外,就是监管者徇私舞弊、贪赃枉法,与违法违规者长期勾肩搭背,沆瀣一气,怎么可能履行好监管职责?所以,才会出现“四个不好”的“病态”。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室副主任、教授 杨小军)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2012年工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成绩显著
·成都“大部制”思维破除食品安全监管“多头症”
·山东: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亟待“补漏”
·河北食品安全监管:食品摊贩必须实名经营
·不明晰企业和监管部门责任 食品安全监管难见成效
·广东:尽快出台食品安全 监管体系建设规划

·广东:尽快出台食品安全 监管体系建设规划
·工商总局负责人谈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三项目标
·民生工程安民心 ——吉林省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纪实
·国务院食品安全督查组肯定四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河北将构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深入持久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监管 云南省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