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编 张维麟 画
倡导一种既符合中国传统心理又适应现代文明的丧葬习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又逢一年清明到。回顾往年报章,新闻的聚焦点往往是:几十万上百万扫墓大军拥塞交通;水陆道场挥金无数;锡箔元宝越烧越旺;“另类祭品”一年比一年荒唐可笑……好端端一个清明节,看上去似乎一片乌烟瘴气。我想,地下的灵魂若有知,一定也会皱着眉头大声疾呼:请还清明节以本来的“清”和“明”吧。
清明时节大地回春,这节日的得名就因为“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我们为何要用鞭炮、冥纸污染这清澈纯净的清明呢?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入土为安、后殓重葬、扬幡招魂等丧葬习俗都曾盛行过,但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力提倡火葬,改革礼俗,千年不熄的烧纸钱之火曾一度敛迹。就算如此,也未见九泉之下的“鬼魂”因“缺钱花”、“受饥寒”而“新鬼烦怨旧鬼哭”;相反,人世间倒因此少了些火灾的凶险、物质的浪费,而多了些安宁与清明。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特别是农村,挥霍钱财祭扫先人的荒唐事屡屡发生。据报道,在广东、浙江、福建省的一些地方,竟然有人把烧纸钱变成烧真的钞票,此类富有者行为之愚昧,令人深恶痛绝。而另一方面,以前中小学生在清明节前往烈士陵园、民族英雄纪念馆的好传统却在弱化,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祭奠先人,饮水思源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兴衰起伏,历尽艰辛,有多少仁人志士值得纪念,有多少民族英雄值得缅怀。尤其是当前,我们正朝着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前进,在清明时节,更不应该忘记这些民族先烈。因此,倡导一种既符合中国传统心理又适应现代文明的祭扫习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然,要让清明祭拜先人的传统习俗上升为积极向上的民族文化,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引导人们移风易俗,以先辈的美德情操激励后人,用文明进步的方式表达缅怀之情,以实际行动传承美德、告慰先人,如此方才是我们过清明节的意义之所在。
其实,将一束鲜花、一曲音乐敬献于逝者面前,何尝不是最好的纪念?
·青海海西消防:狠抓清明节期间火灾防控工作
·沈阳清明严查祭祀场所燃放烟花爆竹
·清明节前祭英烈【组图】
·北京:清明祭扫出行指南
·清明呼唤文明祭祀
·清明时节话感恩
·清明时节话感恩
·带着诚敬之心过清明
·哈尔滨确保清明祭扫安全顺畅
·广西多措并举加强清明期间森林防火
·江苏南京警方清明祭奠英烈
·安徽:交警力保清明节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