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不为先辈 “灵魂不死”,仅表一种追思,属情感的礼仪之举。不仅寄托着每个家庭发自个体情感的感恩与缅怀,而且形成了民俗传统和集体仪式,承载着擦亮历史记忆、反思过往功过的功能。故《论语》有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节得以沿袭上千年,也充分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懂得感恩的民族。
何为“感恩”?“恩”:从心、从因,因从口大,乃就其口而扩大之意,亦含有相赖相亲之意,心之所赖所亲者,彼此必有厚德之谊,即他人给我或我给他人的某种情谊。“感恩”是对别人所给的恩惠表示感激。“感恩”最早见于《三国志》:“令其感恩戴羲,怀欲报之心”。
如何感恩?清明时节,一些地区价格不菲的纸糊手机、别墅、飞机、越野车等新潮祭品纷纷上市;一些农村办丧事,摆流水席、唱大戏、动辄花费数万元甚至更多;城市里仅仅买块墓地就花费数十万元……表面看来是对逝去的先辈“厚葬厚祭”,乃至孝之举,体感恩之心。深思一下,事实上,特别在广大农村地区“厚葬厚祭”之前隐藏着太多的凄凉与苦楚,“厚葬厚祭”仅仅是一种心理安慰,或是攀比心理塑造出来的“形象工程”。百善孝为先。对去世的长辈,“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理所当然。但若靠“厚葬”来体现孝心,则是对传统孝文化、对感恩的误读。“祭而丰不如养之厚”,发扬孝道应弘扬 “厚养薄葬”。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在 《哲学的治疗》一书中曾经说过:“社会不和谐是从感恩的迷失开始的,社会和谐的重现需要从感恩开始”。“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谢恩泽”“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感恩重在当下,感恩贵在行动!
·带着诚敬之心过清明
·哈尔滨确保清明祭扫安全顺畅
·广西多措并举加强清明期间森林防火
·江苏南京警方清明祭奠英烈
·清明假期交警将加强管控严查超员等违法行为
·公安部消防局发布清明安全提示公众注意防火
·公安部消防局发布清明安全提示公众注意防火
·安徽:交警力保清明节交通安全
·公安部消防局发布清明安全提示提请公众注意防火
·清明假期交警将加强管控 严查超员等违法行为
·辽宁沈阳清明遇拥堵可免卡通行
·公安部交管局部署清明节交通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