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是一群特殊的母亲。她们和所有失独母亲一样,有着“失独余悲”的痛苦与记忆;她们和所有失独母亲又不一样,得到公安部、孩子警队、全社会的关怀、照顾与敬重。
牺牲
和所有失独父母一样,在执行公务中牺牲的公安英烈的父母,心里都藏着一幕痛失爱子的记忆与悲哀。
于海烈士的母亲肇玉芳有次和丈夫乘公交车,丈夫给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让座。孩子说了声“谢谢爷爷”,她顿时泪如泉涌,把车上的人吓坏了。只有身边的丈夫理解她。他们的儿子牺牲时才23岁,还未来得及为人夫、为人父,而他们,这辈子也不可能成为爷爷、奶奶了。
1993年为救两名中毒民工牺牲的独家明的母亲蔚春梅说,她永远也忘不了儿子离开的那个日子,当噩耗传来,她根本无法相信,才27岁的儿子,抛下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儿子,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她。惟一的儿子的离去带给她无尽的悲伤。
牺牲时同样是27岁的民警王建峰,也是家里惟一的孩子。提起儿子,母亲于春林哭着说:“我的儿啊,要是能让你活过来,我愿死一千回、一万回!”
江西南昌的李红英听到儿子徐晓强牺牲时,因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打击,数次昏厥。醒来只要见到穿警服的民警,就立刻扑上去抱着哭喊自己儿子的名字。儿子的领导和同事,从此只能换上便衣到家里照料老两口。
广东湛江的张秀娟病倒住进医院,看着每天给她送饭的老伴脚步蹒跚、微驼着背的背影,她伤感地想起自己在儿子上初二时也是因病住院,懂事的儿子跑到病房安慰她,讲开心的话题哄她、逗她。“爸妈年纪都大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现在正需要你的照顾,你怎么就丢下我们不管了呢?”张秀娟在心里对儿子说。
儿子杨靖宇牺牲于2003年2月27日,27岁。
荣誉
当前,公安队伍依然是和平年代面临生死考验、牺牲奉献最多的一支队伍。自1981年以来,先后有14万余人流血负伤、8000余人不幸牺牲。扶助和抚慰英烈家属,长期以来也一直是公安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公安部曾在1999年、2006年分别邀请部分公安英烈母亲相聚京城,2010年邀请部分英烈父母前往大连夏季休养。
在2006年母亲节期间,有18位牺牲的公安英烈母亲应邀来到北京。18位英烈牺牲时年龄在27岁以下的就有15位,且多为独生子。此次活动是为配合公安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反映公安英烈先进事迹专题片举办的,期间除了参加采访、录像,母亲们还参观游览了天安门、故宫、八达岭长城、十三陵、颐和园等名胜古迹。时任公安部部长周永康等领导在中南海亲切接见了18位英烈的母亲,发放了慰问金并合影留念。
这些,都被英烈的母亲们视为至高的荣誉。每一位母亲都在说,感谢公安部领导的关心和鼓励,她们为自己的儿子骄傲、自豪。
王建峰烈士的母亲于春林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因为你我受到社会前所未有的尊重,他们知道我是你妈后,都会对我报以尊敬的笑容,报以热烈的掌声。我知道我现在身上罩着一个英雄母亲的光环,到哪里都受到别人的尊敬。”
这些坚强的母亲,为了让儿子放心,为了不给“英雄母亲”四个字留下遗憾,硬是把悲伤深埋进了心底,带着笑容面对社会。
“有时我看着于海的照片对他说,‘孩子,放心吧!党和政府一直没忘了咱家啊!咱啥也不求了,这辈子咱欠组织的!受之有愧啊!’”这是于海烈士的母亲肇玉芳的心里话。这位失去惟一儿子的母亲,曾以为自己的生命也要随儿子而去时,公安部领导亲自将一块“共和国不会忘记”的匾额送到她家里。望着那七个闪闪发光的大字,她说她心里好受多了。
关爱
1999年6月,江苏民警王建峰在执行公务中牺牲后,他的妻子也光荣地当上了人民警察,儿子上了江苏通州市最好的小学,学校免除了所有费用。纯朴的母亲总是在心里对儿子念叨着这些事,要儿子放心。“儿啊,我代你向那些一直关心和帮助我们的人鞠三个躬吧。”
王建峰牺牲时,母亲于春林已经55岁了。她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突发胆囊炎住院。这时,是儿子生前所在的警队同事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让病中的母亲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念。做胆囊切除手术前,挂号、取药、交费,所有这些事,都是儿子的同事跑前跑后地忙,老母亲看着这一幕,觉得儿子好像还没走,就在他们当中。
关爱和照料烈士的父母,已经成为许多警队长期的、日常的重要事务。温情与温暖,始终环绕着英烈父母们。沈阳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刑警于海,2000年9月22日牺牲时才23岁,战友们此后成了他父母的儿子。怕老人寂寞,战友们每周都会有两三拨人到家来,说说笑笑,再做些杂事。逢年过节家里更是热闹非凡。领导换了,战友调离了,但这么多年,来家里看二老的人没少过。
有一回,于海父母想出外散散心,不想打扰分局领导和民警的工作,他们也就没打招呼,一走三天,谁知,分局整整找了他们三天,所有的亲戚都接到了询问他们去处的电话。等他们到家,领导和同事来了十好几个,都急坏了。一位民警拉着于海妈妈的手,眼泪都下来了:“妈啊,下回您上哪说一声,我送您去。”
在沈阳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照顾烈士于海父母的行为,甚至被纳入考核规定。规定里明确写明,不管领导如何更换,照顾于海父母的工作都要继续。于海牺牲后的第四年,分局新上任的局长、政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门看望老两口,留下手机号码、办公室电话号码和家里电话号码。分局还规定,新民警上班第一周,必须由老民警带着到于家认门。
于妈妈、于爸爸得到如此多的关爱,老两口总是相互提醒对方:“咱俩一定要好好地活着,不能生病,要不真成公安局的累赘了。”
在采访中,母亲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失去了一个亲人,却得到更多的亲人。”
归属
公安部领导及各级公安部门长期的关爱与照料,让公安英烈的父母们从生活到精神,都已离不开这支队伍。不知不觉间,儿子的牺牲,也促成英烈父母自身的成长,他们对公安工作、对公安队伍,也有了更贴切的理解和归属感。
在2010年的英烈父母大连夏季休养期间,正赶上南方水灾,徐晓强烈士的父母徐金保、李红英夫妇决定向南方灾区捐款,他们说:“11年了!党和国家从来没有忘记我们,现在南方水灾,我们俩虽然能力有限,可是也应该为国家尽一份力!”
同时参加休养的蔡新宇烈士的父母蔡景云、刘书清夫妇在参观女警基地时,看着英姿飒爽的女骑警,打心里喜欢。“看着她们,就像见到自己的亲闺女。”蔡景云说:“新宇走时,他的孩子还不满3周岁。我是警察,我的儿子是警察。如果将来我孙子也想当警察,我一定尊重他的选择,让他把我们未竟的事业继承下去。”
正是由于对公安事业的认同,这些失去儿子的父母们把悲痛化作勇气与力量,化作对儿子生前事业的理解和支持。2006年来到北京与其他英烈母亲相聚的雷宏烈士的母亲张惠兰,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妈妈在思念你的同时,也觉得非常欣慰,因为我拥有你这样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的儿子。妈妈爱你,也会爱你的选择。你选择了警察,选择了牺牲,妈妈尊重你的选择。我虽然失去了儿子,但上千个母亲得到了儿子;我们家不能团圆,但上千个家庭却得以团圆。”
也是因为有了对公安事业的热爱,有了对像自己孩子一样亲的民警们的爱,这些失去儿子的母亲们一遍遍发出这样的心声:
亲爱的孩子们,为了你们的妈妈,为了所有爱你们的人,你们一定要练就过硬的本领,在保卫祖国和人民的时候,不仅要靠勇气,而且要靠智慧。妈妈希望你们每一次都能凯旋!
(感谢中国公安民警英烈基金会提供采写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