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中国法学会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和学术团体,作为政法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法治宣传是重要职责之一,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胡忠:中国法学会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繁荣法学研究、推进依法治国是法学会的中心任务,法治宣传工作是贯穿始终的重要工作,在引领繁荣法学研究、推进法治文化繁荣发展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法学会党组历来高度重视法治宣传,始终将这项工作作为法学会的重点工作来抓。
近年来,我们组织开展了“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爱祖国、学法律、创和谐”青少年普法活动,组织撰写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部《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发表《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编写《中国法律年鉴》。在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活动的同时,我们十分注重发挥媒体的作用,主管主办的《民主与法制》杂志、《民主与法制》时报和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地位的权威学术期刊《中国法学》,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有声有色的法治宣传。我们还与中央各主要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工作的开展,很好地发挥了法学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较好地利用了中国法学会的人才和智力优势,起到了很好的法治宣传作用。可以说,为中国法学会“有为有位”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较好地提升了法学会自身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人民网:“双百”活动自从2006年启动以来,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已经成为我国法治宣传的品牌,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胡忠:“双百”活动是“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的简称,是由中组部、中宣部、中政委、教育部、司法部和中国法学会共同组织开展,是“源于普法,又高于普法”的一项全国性法治宣传活动。之所以说“高”,一是指“双百”活动的任务目标不是局限在某一项具体工作和具体法规,而重在提高领导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法治理念并形成共识、重在加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治信心和法治认知,以推动法治实践和法治建设;二是指“双百”活动的受众对象主要是中高级领导干部,与全民普法工作有一个分工、互补和结合。三是指参与活动的法学家队伍,罗干同志在“双百”活动启动仪式上讲到,举办“双百”活动,是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走出书斋、走出课堂、走出科研院所,密切法学理论与法治实践的结合,围绕大局、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有益尝试和实际行动。现在看,在这个问题上初步达到了目的,经过多轮多年的参与,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受到了锻炼、得到了提高,教育者也从中得到了教育。
自2006年启动到2008年的三年时间里,“双百”活动完成了在全国巡回宣讲一遍的任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09年,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要求,“双百”活动实现了常态化。2010年,经中央领导批准,中组部和教育部加入“双百”活动组委会,活动的组织领导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2011年,我们组织法学家首次走进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一国两制”等主题举行了多场报告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各地组委会以“双百”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讲活动,并不断向基层延伸,覆盖面越来越广,形成了重点突出、多方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我这里有几个数字:截至2012年9月,“双百”活动覆盖了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共举办报告会1273场,直接听众达120余万人,参与法学家累计240余人。
“双百”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促进作用,而且也很好地发挥了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搭建了平台。经过7年的持续努力,“双百”活动日益成为广大干部群众提高法律素质、增强法治意识的知名品牌。可以说,“双百”活动已成为推动法治进步的一个着力点,再往大里讲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一次奠基工程。
人民网:“青少年普法系列活动”是中国法学会组织开展法治宣传的又一亮点,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胡忠:这项系列活动是由中国法学会和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教育部、司法部高度参与,旨在提升青少年的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培养青少年建设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008年以来,我们以“爱祖国、学法律、创和谐”青少年普法系列活动为载体,以“百城千校普法活动”为主线,通过普法宣传、维权讲座、模拟法庭、主题团课、专题演讲、法律知识竞赛、歌咏比赛、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以多种内容丰富的形式,深入大、中、小学校宣传法律知识。在组织开展这项活动过程中,我们还通过报名和推荐的形式,面向全国公开招募志愿者活动,充分发挥青年法律工作者及法律学子的积极性、主动性。2009年组织了青少年书画摄影大赛活动,以书画摄影展览的形式,反映广大青少年在“爱祖国、学法律、创和谐”主题活动中的精神风貌;2011年举办了普法动漫网络大赛;2012年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组织法律志愿者深入河北涿鹿县,以小品、朗诵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法律知识,推动基层法治文化建设。我们每年都会举办“港澳与内地青年法律交流周”,组织港澳地区大学法学院学生及青年律师、法官、检察官与内地法律学子进行交流、观摩、研讨、联欢活动,通过交流使港澳法律学子亲身感受祖国大陆改革开放30多年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法制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使内地青年法律学子了解港澳回归祖国后取得的新进步,加深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的理解,培养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新时代法律人的使命感。
经过几年努力,“青少年普法系列活动”已经成为我国法治宣传的另一个品牌,为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和法学院校的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搭建了新平台。
人民网:我国法治建设白皮书和年度报告的发布,很好地宣传了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成为对内对外法治宣传的重要载体,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胡忠:2007年以前,我国对外发表50余部白皮书,内容涉及民主政治建设、政党制度、人权状况、国防、宗教问题、人口问题、能源、环境问题、知识产权问题、食品安全以及西藏问题等等,但缺少一部法治建设方面的白皮书。能发布一部我国法治建设白皮书的呼声在法学、法律工作者中越来越高。
中国法学会早在2005年之前就曾向国务院相关部门提出过要编写一部法治建设方面的白皮书,到2005年年底,编写法治建设白皮书再次被提上议程。当时,与会者都认为,我国应当发表法治建设的白皮书,这件事情法学会义不容辞。于是,在讨论2006年工作任务时,此项议程被确定下来。2006年4月,我们向国新办提出了编写法治建设白皮书的建议。建议提出后,得到中央有关部门的支持。我们很快拟写了报告,由国新办修改后向中央呈报。2006年7月底,报告就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批示中对白皮书应突出公民合法权益、增添我国法治建设对外交流与合作等给出了明确指示。
2008年《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由国务院新闻办正式对外发表。白皮书的发表是我国法学、法律界的一件大事,它是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发展历程的回顾,特别是对改革开放30年来法治建设取得巨大进步的很好总结,集中回答了国际社会所关注的重大法律问题,用事实说明了我国施行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和法治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社会发展阶段的正确选择,为展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形象,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法治的了解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2009年起,中国法学会每年组织撰写并发布《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及时向国内外介绍我国法治建设的新情况、新进展。这也是我国唯一一部由官方发布的权威法治报告。
人民网:近年来,法学会的宣传工作成绩斐然,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请问胡会长,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发挥优势,加强法治宣传工作,以在组织引领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实践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胡忠:下一步我们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优势,以“双百”活动、“青少年普法活动”以及法治建设年度报告等工作为主要载体,以我们主管主办的《民主与法制》杂志、时报,《中国法学》和中国法学会网站、民主与法治网站等为主要阵地,进一步抓好法学会的宣传工作。我们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进一步发挥好中国法学会法治宣传工作的理论引导作用;坚持为广大法学工作者搭建更多、更大的实践平台和载体,帮助他们走出书斋,走进社会,使他们了解社会、了解民情,进一步发挥好实践引导作用;坚持通过弘扬正气、树立典型,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权威,批判错误思潮、错误观点,明辨是非,为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学专家队伍建设指引方向,进一步发挥好舆论引导的作用;坚持将党和人民的需求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广大的法学、法律工作者,团结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为我国法治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进一步发挥好信息引导的作用。
·北京市法学会与法宣办座谈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陈冀平:扎实推进法学会各项工作科学发展
·王建明出席山西省法学会常务理事会
·河南省法学会六届七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召开
·江苏省法学会召开常务理事扩大会议
·刘满仓要求河南法学会 加强人才培养造就学科带头人
·刘满仓要求河南法学会 加强人才培养造就学科带头人
·陈冀平:发挥法学会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充分发挥法学会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法律实施:成就法治中国愿景的重要阶梯 ——中国行为法学会“第二届中国法律实施论坛”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