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朝巷子里跑了,快!抓住他。”说时迟那时快,一名女民警追了上去,1分钟后,嫌疑人被这名女民警抓获。这是2月4日,四川省蓬溪县公安局对2名盗窃施工车辆柴油的嫌疑人抓捕的一幕,这位身手敏捷的女民警是34岁的蓬溪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陈国淑。
从警14年,陈国淑先后主办和参与破获案件3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0余名,解救被拐妇女儿童40余名。她先后荣获四川省“十佳刑警”、先进个人、优秀党员、“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并荣立三等功2次。
收集四万余组信息建立数据库
“既然选择刑警职业,就要一辈子坚守奉献。”这是陈国淑对职责的诠释。
1999年,陈国淑被蓬溪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破格录用。上班的第一天,师傅安排陈国淑学习报表填写。刑侦报表很复杂,一个数据填错就会导致结果错误。3个月的学习,陈国淑以啃硬骨头的精神,挑灯夜战勤学苦钻,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对待工作必须精益求精,把误差缩短到最小化。”这是陈国淑始终坚持的工作信条。
一次,在收集一个有前科的犯罪人员资料时,陈国淑发现基础信息资料有问题。于是,她冒着酷热,背着水壶和干粮,在山里来回跑了5趟才核实准确。返回途中,天空下起了雨,陈国淑脚下打滑右脚摔伤,至今仍留下伤痛。
经过14年不懈努力,陈国淑收集整理的4万余组刑侦信息,为单位建起破案信息数据库,结束过去一走、二问、三摸的办案历史,成为案侦工作的 “助推器”。
主办参与侦破案件300余起
陈国淑懂得,对于一名警察来说,训练的重要性。于是她为自己制定了特殊的训练周表:练爆发力击打沙袋1万次,练眼力伸手出剑3000次,练心静7小时瞄靶心,练耐力4次负重长跑,练追逃12小时网上模拟对抗等。
陈国淑还把每次执行任务作为最好的训练平台。一次,凌晨3时,陈国淑参加捣毁一个制毒窝点的任务。犯罪嫌疑人消失在夜幕中,20分钟后,犯罪嫌疑人躲到了一村民家中。为不打草惊蛇,局领导派陈国淑扮成一名问路的村民,独自深入虎穴执行抓捕任务。10分钟后,只听屋内“哎哟”一声,犯罪嫌疑人被制伏。行动共缴获成品冰毒5千克,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
从警14年来,陈国淑先后主办和参与破获案件3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0余名,解救被拐妇女儿童40余名。
探索六套新战法提升破案率
在办案之余,陈国淑喜欢总结钻研技战法。“装备逊敌,但战法必须高于敌人。”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陈国淑探索研究的摄像资源信息运用技战法、户籍关联技战法、多信息碰撞技战法、巧用交通卡口记录及监控视频技战法等6套战法,不仅在实战警务中形成战斗力,而且被公安部、四川省公安厅推广。
2012年5月18日,蓬溪县多处电信光缆交接箱里的熔纤盘被盗。接到报案后,专案组运用陈国淑研究的交通卡口记录及监控视频技战法,对犯罪嫌疑人的轨迹进行卡口和监控视频确定,很快锁定犯罪嫌疑人行动路线和落脚点。2012年7月26日,专案组将16名嫌疑人抓获。
陈国淑的技战法得到全国各地同行的认可,不少民警打电话、发短信找陈国淑讨教。截至目前,蓬溪县公安局通过陈国淑的技战法已破获案件200余起。
帮助“问题少年”走上正道
“帮助失足青少年迷途知返,重拾生活的信心回归社会,这是民警的责任。”陈国淑说。
2012年5月,17岁的小何入室盗窃被陈国淑抓获。第2天,陈国淑就拿着水果到看守所去看望他,但小何根本不领情。
吃了闭门羹,陈国淑没有气馁。在随后的日子里,陈国淑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购买了法制教育书籍,帮助小何矫正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小何入狱后,陈国淑常带着米、油去看望他的家人。农忙时,她和丈夫、女儿一起帮助小何家人干农活。小何被陈国淑的真诚感动,表示一定好好改造,争取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陈国淑通过社会资源,为回头浪子谋生找工作,实现回归社会有事做、有保障,根治“旧病”复发。
16岁的小王因犯抢劫罪被判3年,刑满释放后,陈国淑多方为小王找工作,向用人单位介绍小王的良好表现和特长,赢得了用人单位领导的青睐,最终为小王找到一份满意工作。
14年来,陈国淑已帮助50余名“问题少年”走上人生的正轨,不少人当上个体老板、村官、考上了大学。(记者 陈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