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1981年至2012年,全国公安机关先后有11286名民警因公牺牲、164250名民警因公负伤;仅2012年,全国公安机关有430名民警因公牺牲、3448名民警因公负伤。
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十余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修建了公安英烈墙,把公安英烈的名字刻在墙上、刻进历史。这每一个名字,代表的都是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生命。这每一个名字,代表的都是一种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崇高精神。这每一个名字,我们都应该永远铭记。
见证历史
各地公安英烈墙建筑形式和风格虽不相同,但拥有同样的警察气概
可以说,公安英烈墙是公安发展史的记录者,是公安民警为保卫国家和人民流血牺牲的见证者。英烈墙上的每一个名字,对应的都是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为了告慰英魂、凝聚警心,弘扬人民警察忠诚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抚慰英烈家属,北京、天津、江苏、内蒙古、吉林、贵州等地均以公安厅(局)为发起人,争取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在当地修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安英烈墙。
据了解,这些公安英烈墙大多修建于2000年以后。公安英烈墙在各地的名称也不完全相同,如在安徽,称作“警魂墙”;在贵州和江苏,称作“公安英烈纪念墙”;在内蒙古,称作“警魂现代浮雕艺术墙”。
各地公安英烈墙的修建规模、建筑形式和风格等均不相同,各具特色。北京的公安英烈墙修建在首都公安英烈祭奠园里,通体长49米、高4米、厚1米,墙体正面由9行60列共540块红色花岗岩铺砌而成。红色的花岗岩寓意着英烈们的鲜血和赤诚之心。从广场到英烈墙要走过2层平台、18级台阶,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把2月18日——北京市公安局成立纪念日的重要意义融入其中。吉林公安英烈墙修建于长春市革命烈士陵园内,主体建筑以广大人民群众最为熟悉的 “警察大檐帽”为整体造型,在正面的弧形造型墙上,刻有反映公安民警战斗生活的一组雕塑。在“警察大檐帽”背面,则镌刻新中国成立以来吉林省公安机关革命烈士和因公牺牲民警的名字、生卒年月和生前所在单位。江苏公安英烈纪念墙位于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碑右侧,由纪念墙主体、3组浮雕和1000多平方米广场等组成。纪念墙长12米、高4.3米、厚0.85米,正面矗立一尊高1.5米、宽1米的人民警察铜像,背面镌刻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省因公牺牲的公安英烈的姓名、生卒年月和生前所在单位。
教育圣地
不仅是为了记住他们的名字和功勋,更重要的是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
日前,江苏公安英烈纪念墙补刻了2012年牺牲的12名英烈的名字,安徽警魂墙补刻了14名牺牲民警的名字,吉林公安英烈墙补刻了12名英烈的名字……在现场参加雕刻的工作人员及民警说:“每一笔都如同一把刀刻在心上,那种痛无法用语言表达。”每到清明时节,各地公安厅(局)都会将上一年牺牲的英烈名单整理好,经过逐级审批后,补刻到公安英烈墙上。
每一面公安英烈墙上都留有一块空白。人们希望忽略这块空白,希望它永远只是空白。江苏公安英烈纪念墙的设计者、中科院院士、国家一级建筑师、东南大学教授齐康先生说:“雕塑公安英烈墙就是雕塑崇高。”英烈墙背面是雕刻英烈姓名的地方,齐康亲手画出一个T形墙,并留有空白区域。“警察作为和平建设时期牺牲人数最多的职业群体,以后很可能还有新的英烈产生,英烈墙上应该有他们的位置。”说这句话时,齐康的心情很沉重,“但是我希望,这片区域永远保持空白。”
公安英烈墙的修建不仅仅是为了让人们记住公安英烈的名字和功勋,更重要的是让广大公安民警乃至全社会的民众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英烈墙不仅是公安机关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教育基地,也是政法系统和全社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
警魂墙于2006年4月4日落成,现在是 “安徽省公安民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已成为安徽公安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纪念公安英烈的重要场所。警魂墙上镌刻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省347名公安英烈的名字。每年清明,安徽省公安厅领导都会与厅机关处室负责同志一起前往祭扫,表达哀思。
每年清明等传统节日期间,吉林省公安厅都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缅怀祭扫活动。他们充分发挥公安英烈墙的教育功能:组织新招录民警、新党员到英烈墙前举行入警、入党宣誓,组织新提拔的领导干部进行廉政宣誓,让忠诚、清廉成为每个民警终身不变的追求,用公安英烈精神激励广大公安民警的斗志。
各地公安英烈墙建成开放后,社会各界追思公安英烈的人群络绎不绝。除公安队伍外,机关团体、学校师生等自发或有组织地前去拜祭,纷纷表示,站在公安英烈墙下,自然就能感受到一股正气,自然就会心怀感恩,想为社会、为别人多做有益的事情。
精神家园
当得知亲人的名字被永远地雕刻在英烈墙上时,家属们由衷地感到欣慰
公安英烈墙的修建是对英烈家属精神上的极大慰藉。当英烈家属们得知亲人的名字被永远地雕刻在墙上时,都由衷地感到欣慰,同时也为亲人感到骄傲。每到清明时节,英烈家属们都会纷纷赶往公安英烈墙祭奠,表达哀思。
2009年9月22日,吉林省公安厅在长春市革命烈士陵园内举行了吉林省公安英烈墙烈士英名安放仪式。此后,公安英烈孙玉琢的妻子孙凤梅经常来到英烈墙下,看着上面雕刻的丈夫的名字,回忆往昔。她动情地说:“我爱人是为保护人民群众利益而牺牲的。每次看到他的名字,我都感觉到,他和战友们还在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宁,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也没有忘记他。”
2008年,获知江苏公安英烈纪念墙将建成的消息后,英烈家属们纷纷致电江苏省公安厅领导,表达他们的感激心情。公安英烈丁友国的妻子说,当她得知丈夫的名字被刻上纪念墙后,由衷地感到高兴。丈夫是烈士,受到了全社会的尊敬和爱戴。以后每年她都会带着他们的子孙来瞻仰、学习,那面墙将是子孙们的教育墙、励志墙。公安英烈穆大勇的父亲说,儿子的名字刻上墙将会永存,作为父亲,既感动又满足。他会常去缅怀儿子和所有的英雄。
战友们没有忘记为公安事业献出生命的英烈,更没有忘记他们的家属。每个月月底,安徽省公安厅打黑除恶专业队的内勤民警都会邮寄400元钱给全国公安机关二级英雄模范黄发明的父母。这400元是专业队全体民警捐赠的,包括曾经和黄发明共事现在已经调离专业队的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