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李新洲文质彬彬,讲话慢条斯理。入警后,他一直在河南省邓州市看守所当管教民警,14年都不愿 “挪窝”。为啥?他说,“唤醒迷途的心灵,造就新生,照亮在押人员的希望梦想,富有挑战性、成就感。”
捧出温暖 感动人心
“失去自由的人,孤单、迷茫,心态异常,最需要温暖。管教民警仅仅靠看住、守牢远远不够,语言要有穿透力、相处要有亲和力、行为要有感染力,只要真正用心去感化和温暖他们,就没有融化不了的坚冰。”李新洲说,这些年,他包管了近千名在押人员,“零违纪”、“零事故”实属不易。
温暖是感化在押人员的无声力量。两年前,一名绰号“小伙”的湖北籍在押吸毒人员,毒瘾一发作就狂躁不安。李新洲开导鼓励他,生日那天亲手为他做了一碗湖北特色的“热干面”。“小伙”吃着面掉着眼泪,吃完后,他要来笔和纸,将所掌握的贩毒人员的姓名等全部写出来交给了李新洲。看守所及时与禁毒部门进行沟通,经过深挖细查,当地的一个10人贩毒团伙被一网打尽。 像这样通过温暖感化在押人员,李新洲先后获取有效案件线索100多条,破获案件150多起。
李新洲与在押人员同学习、同娱乐。看守所所长说:“新洲把看守所当成家了,这14年的春节都是在看守所与在押人员一起过的。”
献出真诚 唤回良知
管教,管的是安全,教育的是人。教育人重要的是拯救迷失的心灵,让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升华,回归社会后好好做人。多年来,李新洲用真诚让一个个在押人员为之动容。
去年4月,涉嫌拐卖妇女儿童的嫌疑人付某被收押后,时常闹情绪,顶撞管教民警。一天,值班医生发现付某咳嗽后吐出的痰中带有血丝,到邓州市医院一检查,确诊是肺结核,正处于传染期,必须马上住院治疗。李新洲向看守所所长申请去陪护。他在医院一陪就是半个月,付某康复出院回到看守所后,人变了,安静了。付某在入监狱离开的那天说:“我永远记住李管教的一片苦心,我要在狱中好好改造,永远不再做违法犯罪的事。”
刚刚大学毕业的李某,因驾车撞死一人后逃逸被关押。一审判处死缓后,李某难以接受,不吃不喝,一度产生自杀念头。李新洲给他讲法律知识,耐心开导,还邀请李某的父母到看守所探望,进行亲情感化。李新洲所做的努力,打开了李某的心结,使他振作了精神,从失望、无望、绝望中走了出来,坚定了生活的信心。他说,是李新洲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他一定要认真改造,争取立功,早日走向新生。
14年来,李新洲在看守所把每位在押人员都当成亲人,他从不问在押人员“你犯了什么罪”,而是“你怎么进来的”;也从不问“你爹、你妈身体咋样”,而是说“咱爸、咱妈还好吧”。李新洲就是用这些点滴真情,唤醒了千余颗迷途的心灵。
心理疗伤 提振精神
看守所羁押着形形色色的犯罪嫌疑人,在押人员的心理压力比社会上的人大得多,有的心理扭曲,有的性格偏执,如果能在管教民警的帮助下及时化解,就能成为改造的动力。
6年前,李新洲决定对在押人员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开展心理疗伤,摸透在押人员的心理,剖析背后隐藏的问题,驱散思想阴霾。此后,李新洲买来书籍开始学习,找心理学专家拜师求教,还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如今,在李新洲的心理咨询室里,分门别类地摆放着每一名需要帮扶的在押人员的心理健康档案,一个个小本上记载着他工作中观察到的在押人员的异常举止,记录着对嫌疑人进行心理疏导的方法、技巧。李新洲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时刻跟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给精神状态委靡不振的在押人员增添信心和力量。
在押人员刘某经常做噩梦,醒来后浑身疼痛,心情压抑。李新洲针对他出现的恐惧与迷茫的状态进行心理治疗,给他找来书籍、跟他谈心。刘某心态慢慢变阳光了,在等待判决的日子里,总想着做些有益的事。刘某还写了悔过书,内容是要警示人们别走上违法犯罪的路。
在押人员岳某说,心理治疗让他消除了紧张、自卑、自疑、自暴自弃的不良心理,增强了他的自信心。李新洲说,他一年内至少要为70名在押人员“疗伤”,在押人员心中郁闷的时候都会主动找他。为在押人员进行心理疗伤成为李新洲坚定不变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