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日是《拘留所条例》实施一周年的日子。近日,由《人民公安报》、中国警察网联合推出的系列报道《徐州市铜山区拘留所见闻》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直观的感受、真情的话语,不仅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拘留所,也让人们对拘留所工作有了更多的理解。
权益保障必须落到实处
徐州市铜山区拘留所的“魅力”何在?网络上的留言直白、朴素地表达了人们对拘留所的新认识。
网友“庸人儿”说:以前觉得拘留所就是关人的地方,没好脸看,没好气受,冷冰冰的,没想到这里还真不一样。
网友“天地一沙鸥”说:视频里有一个细节,就是拘室的被子叠得很整齐,也很干净,管理规范,窥一斑可知全豹。
对于这些,公安部监所管理局局长赵春光很有感慨:《拘留所条例》实施一年来,铜山区拘留所在规范化方面下了很多功夫,硬件上有了很大提高。
赵春光说,《拘留所条例》中“应当依法保障被拘留人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必须落到实处。要高度重视被拘留人的生活细节,这不仅是规范、安全、文明监管的要求,也是让被拘留人员安心接受教育,知错、认错、改错的需要。
不少拘留所开始联系“取经”
“没想到,调解室也开到了拘留所里,这让我大开眼界了。”一位网友说。
“这恰恰是铜山区拘留所的一个亮点。”公安部监所管理局的朱伟芳告诉记者:“被拘人员进拘留所时,拘留所一般都要了解他们的情况。对于因打架斗殴、邻里纠纷激化等情况的被拘人员来说,拘留所恰恰是一个很好的调解场所。第一,他们进了拘留所一般都会反省,或深或浅地认识到自己有错,思想工作好开展。第二,拘留所拥有信息优势,双方的情况都有所了解,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化解。铜山区拘留所很好地把握了这些优势。”正是为了充分发挥好拘留所在化解矛盾方面的作用,部监所管理局近日专门下发了 《拘留所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指导意见》。
铜山区拘留所的这一做法正契合了《拘留所条例》中的“惩戒和教育被拘留人”的要求。公安部监所管理局副局长郭振久说,针对被拘人员违法轻微、拘留时间短的特点,铜山区拘留所以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为手段,积极开展心理引导和矛盾疏导工作,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从而实现主动化解矛盾的目标。
据了解,省内外不少拘留所已经开始联系铜山区拘留所,表示要来“取经”。
“把群众工作做到家了”
“结成帮扶对象,这样的工作延伸出人意料。”网友“栀子花开”这样说。
在朱伟芳眼里,监管理念的一个重要转变就是从单纯的拘押型向人文关怀型跨越。这种关怀,不仅包括考虑在拘留所时的生活细节,还包括考虑被拘人员出去后如何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意义上,铜山区拘留所步子迈得好、迈得实。
在刚下发的《拘留所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指导意见》中,关怀感化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方法。“关心其生活,关注其健康,倾听其诉求,取得其信任”这些文字,到了铜山区拘留所民警那里就落实为休息日里的走“亲戚”、唠家常,这让拘留成为许多在拘人员新生活的起点。“‘拉一把’真是把群众工作做到家了。”看了报道,北京市石景山区的华阳由衷佩服。(记者 翟永太 汪振春)
·徐州:拘留所外的倾情相助和爱心帮扶
·追记河南省滑县拘留所所长张永党
·徐州铜山区拘留所见闻:矫治灵魂的温馨家园
·公安部发布《拘留所条例实施办法》
·公安部发布《拘留所条例实施办法》
·公安部:不满16周岁或已满70周岁拘留所不予收拘
·公安部:不满16周岁或已满70周岁拘留所不予收拘
·浏阳:拘留所内建图书室 教育类书籍受欢迎
·公安部:抓紧制定拘留所执法细则
·江苏徐州铜山区拘留所推行管理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