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法治建设

近八成人认为应对殡葬业加强监督

2013-04-01 10:32:5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殡葬暴利”是近年来备受公众诟病的一个问题。而根据相关机构的调研显示,在一些地方的殡葬行业,单从殡葬服务的成本来讲,“暴利”的空间很小,倒是殡葬行业的职务犯罪问题令人关注。从某种程度而言,殡葬行业职务犯罪现象中的“红包”,正逐渐成为公众的支出成本、殡葬行业个别管理者的“利润”来源。

    殡葬行业可以说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一个领域,其中的职务犯罪问题无疑会直接损害公众的利益。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对殡葬业的监督,以此来预防殡葬行业的职务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月28日,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2~2013)》发布。

    针对公众诟病的“殡葬暴利”,绿皮书编委会主任李伯森表示,2011年,通过对天津、上海、黑龙江等12个省(区、市)的占全国县级殡仪馆总数44%的626个殡仪馆的抽样调查和综合分析后发现,这些殡仪馆的平均利润率为8.6%,66%的殡仪馆没有财政补助,自收自支,微利或亏损运营,特别是四项基本殡葬服务,全国普遍不盈利甚至是亏损的。

    李伯森坦承,确实有一些殡葬用品如骨灰盒、寿衣和殡仪中介服务存在暴利现象,主要是由不规范的殡葬市场行为、丧户心理消费、盲目攀比造成的。

    除去“殡葬暴利”,殡葬服务业职务犯罪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如备受关注的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殡仪馆原馆长黄燕玲受贿一案。

    《法制日报》视点新闻部近日联合搜狐网,对“殡葬服务业职务犯罪”进行了在线调查。调查显示,6成人认为“缺乏监督”是导致殡葬服务业职务犯罪的主要诱因。

    57.6%受访者认为丧事不问价助长职务犯罪

    此次调查显示,57.6%的受访者认为,“丧事不问价”、“花钱买安慰”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殡葬服务业的职务犯罪行为;另有34.22%的受访者认为殡葬服务行业职务犯罪的原因在于“供货商给回扣”;有8.18%的受访者认为,“部分消费者追求奢华”诱发殡葬行业职务犯罪。

    97.35%的受访者认为,“乱收费、高收费”算殡葬行业的腐败行为;只有2.65%的人认为不算。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的一份调查显示,2008年1年间,浙江省检察机关在全省殡葬行业立案查处贪污贿赂犯罪11件16人,其中单位“一把手”10人,涉及相当一部分殡仪馆、殡葬管理所、公墓等殡葬服务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人民检察院的统计显示,一些被查处殡葬业职务犯罪人员,在采购骨灰盒、墓碑石料以及殡葬工程建设中,或开假发票做假账、拿回扣,或直接收受贿赂。群体性犯罪成为殡葬服务业职务犯罪的突出特点,窝案串案多。

    “殡仪馆工人经常收‘红包’吗?”

    “从2007年开始规定不准收,但如果没家属投诉,他们也就收了。火化工一天的‘红包’至少几百元。”

    “除了火化工,其他工种有没有‘红包’收?”

    “每一个工种都有机会,化妆、火化工的机会最多。”

    这是媒体与广州市花都区殡仪馆原馆长黄燕玲的一番对话。

    “‘一拎一串’,‘一挖一窝’是殡仪馆职务犯罪的一个显著特征。”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的一份调查报告称,根据该检察院连续查处的12起殡仪馆馆长、副馆长等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案件显示,殡仪馆内的职务犯罪涉及面之广,几乎涵盖了各项业务环节。

    对于“你认为殡葬业都存在哪些问题”,有58.31%的受访者认为,存在“收费名目多、高收费的暴利现象”;41.69%的受访者认为,存在“乱收费、强制消费、服务态度差”的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有75.9%的受访者在处理亲人的丧葬事宜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服务态度视丧属是否购买殡仪馆提供的物品而定。”

    60.96%受访者认为缺乏监督是此类犯罪主要诱因

    “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规范殡葬行业,为什么收费依然那么高?”

    黄燕玲称:“政策规定得严,但管理基本没那么严。物价局规定了几项收费,但很多项都没有规定。”

    缺乏外部监督,内部管理不够完善,被认为殡葬服务业职务犯罪的主要诱因。

    在此次在线调查中,有60.96%的受访者认为,“缺乏监督”导致了殡葬服务业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39.04%的受访者认为,这是缘于“殡葬法至今未出台,没有法律约束”。

    殡葬绿皮书指出,应加速《殡葬管理条例》的全面修订,推动殡葬法的制定结合政策创制,应尽快出台新修订的《殡葬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与标准;同时,建议开展殡葬法的研究工作。

    目前,殡葬服务行业只有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但该条例立法层次较低,仅对原则性问题作出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容易滋生职务犯罪。

    “涉案人员的综合素质在诱发犯罪发生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他们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政治觉悟不高,法律意识尤其淡薄。”济南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的调查报告称,他们经不起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和物质利诱。

    黄燕玲面对媒体采访时也称:“实际我连初中学历都没有。家在花都农村,很穷,17岁就参加工作。当时火葬场招人,要求初中学历,我就填个初中。”

    北京律师靳学孔对《法制日报》记者表示,殡葬业职务犯罪原因是多方面的。

    他认为,首先是法律规定不健全。丧葬用品的采购、丧葬收费的价格等与殡葬业收入、利益直接相关的关键环节,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权力行使缺乏规范,为相关人员滥用权力或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提供了可乘之机。

    “同时,殡葬服务业自身运营缺乏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殡葬业工作人员编制较少、流动性较差,一些管理者在一个职位上任职时间过长,甚至一人身兼数职,权力过于集中,不同职位之间的权力制约消失,导致职务犯罪容易发生且不易被发现。”靳学孔说。

    另外,靳学孔认为,高收费导致的暴利为职务犯罪提供了条件。由于缺乏法律法规的规范,有些殡葬收费项目价格过高,为贪污、挪用、受贿等职务犯罪的发生提供了便利条件。

    “对殡葬业重大事项的决策和重要业务环节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和制约,助长了职务犯罪的多发。”靳学孔说。

    76.14%受访者认为预防职务犯罪需依法监督

    “如何预防殡葬业的职务犯罪问题?”76.14%的受访者认为,应“依法监督、严格执法”;23.86%的受访者认为应“建立畅通举报渠道”。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对《法制日报》记者表示,殡葬行业社会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该行业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乔新生认为,应尽快修改殡葬管理条例,针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大力发展殡葬行业,通过不断延伸我国殡葬行业的链条,使殡葬服务行业逐渐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

    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检察院一份报告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殡仪馆和下属殡仪站的监督管理,殡仪馆极其下属殡仪站也应定期公开业务清单、收费明细等工作情况,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避免“脱管失控”现象出现。

    结合殡葬服务业职务犯罪多发的原因,遏制该行业职务犯罪的发生,靳学孔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健全法律法规,规范殡葬业关键的业务环节,使容易滋生腐败的业务如建设工程、殡葬用品采购、殡葬服务价格等得到法律的规范;科学、合理配置殡葬业职位和人员,使殡葬业运营过程中的权力得到有效的制约等。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大连50座公益殡葬设施提前建成
·周口殡葬改革见闻
·全国人大内司委建议修改殡葬管理条例
·湖南:明年起免除城乡困难群众基本殡葬服务费用
·海南省惠民殡葬实现全覆盖
·江苏发布一揽子惠民新政 登记结婚殡葬服务全免费

·江苏发布一揽子惠民新政 登记结婚殡葬服务全免费
·三峡移民县远安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