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环境是由好与坏两个方面组成的,比如说,社会物质丰富了,人们不会为吃穿发愁,但也刺激了人的各种欲望;精神生活充实了,但也会让人心浮气躁、目迷五色。荀子说过:“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人是有意识的动物,有思想,有情感,有逻辑,同时又是利益的动物,当意识和利益发生摩擦,人就会变得非常复杂。国家司法人员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履行职务时是否廉洁是当前社会各界极为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
在阅读过《人民法院警示教育案例选编》之后,我发现这些违法违纪干警的“病灶”都在思想上,事前控制比事中控制好,事中控制比事后控制好,事后控制成本最高、危险最大。可惜这些同志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一失足成千古恨,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同时也提醒我们普通干警,要时刻保持一种清醒和警惕,面对诱惑一开始就不陷入,尽量克制,尽量远离,尽量不接触。即“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也就是慎始。当看到有人写道:“要懂得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人生的真谛”时,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铁法官”谭彦的身影,谭彦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大连开发区工作,在因工作过度劳累而身患重病之后,他仍然义无反顾,以惊人的毅力与生命争夺时间。1993年和1994年,他的病情再度加重,但是在这两年间他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疾病折磨,审结案件105件,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谭彦法官无论是面对创业时的艰辛,还是身处初步繁荣后的灯红酒绿的环境,都能经受住考验,做到公正廉洁,秉公执法,成为了人人称道的好法官。
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担任院里的司法统计工作已经有一年多了,虽然与当事人鲜有机会接触,难道就可以放松思想防线,松懈怠忽了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在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空隙,这些空隙往往为作奸犯科者提供可乘之机。人生贵善始,一位曾经工作在反腐第一线的同志说过:“加强官德修养,保持自身廉洁,关键在于第一次,把好了第一次,就掌握了主动,就能在各种诱惑面前立于不败之地”。此言不谬。在“不义之财”面前慎重对待“第一次”。果断拒绝“第一次”,对于任何一名法院干警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第一道“防线”被冲破,往往会兵败如山倒;第一道“闸门”一旦打开,欲望的洪水就会一泻千里。警示教育宣传片中出现的违法违纪干警,尽管他们“第一次”的时间、地点、数额有所不同,但大多数都经历了从拒绝、忐忑不安到心安理得这样一个过程,他们大多数也曾工作勤奋,成绩显著,但是他们经不起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思想蜕化变质,最终走向犯罪。这些例子也让我监视自己,无论身处哪个岗位都要保持高度的自觉性和自律性,特别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表里如一,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防微杜渐,做到自重、自省、自律。
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干警;无论是工作在第一线的法官,还是行政部门的司法工作人员都要时刻把握住自己,认认真真地对待诱惑来临时的每一个“第一次”,这样牢固的思想防线就不会被突破,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就找不到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