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名家专栏

维护海洋权益法学研究正当时

2013-03-28 09:15:0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陆地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恶化,各沿海国家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加快了对海洋资源的争夺控制和开发利用。这样一来,与海洋相关的国际冲突纠纷增加,对于中国而言,需要保护的海洋利益也相应增加。近期处于白热化的钓鱼岛主权争议问题和南海问题就是突出例证。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固然需要军事、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努力,但法制的力量也不可忽视。国际实践已充分说明,只有当国家实力与国际和国内海洋规则充分结合后,才能最有效地维护一国海洋权益。而海洋规则的健全与完善,离不开海洋法学研究的繁荣与发展。

    以南海问题为例,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贾宇在《中国法学》上撰文认为:“南海问题已更多地呈现出国际法因素,法理斗争成为南海争端的主要形式。”从国际法角度看,南海问题主要指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归属争端和以海洋划界为主要内容的海洋权益争端。在南海问题争议中,南海断续线的性质和法律依据又成为其中的核心问题。2009年,越南等少数南海周边国家根据所谓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向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南海外大陆架划界案,引发了域内外国家和学者对南海断续线国际法基础的质疑。国内学者在南海断续线问题上,如何结合中国历史,提出更有说服力、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法理观点,为进一步解决南海问题争议作出学术贡献,值得期待。

    南海问题争议中,于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一直是主要的国际法依据。这一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发展既促进了海洋新秩序的建立,又为世界海洋带来新的问题。《公约》所建立的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岛屿制度,赋予周边国家新的海洋权利基础,由此引发对南海岛礁及其海域的争夺。所以,加强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下相关问题的探讨,将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再将维护海洋权益的视角从国际法转入国内法。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海洋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金永明撰文认为,“制定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海洋基本法,是国际社会合理有效应对海洋问题的基本选择,也是多数国家维护本国海洋权益普遍而成功的实践经验。中国也不例外”。在这一对策建言的基础上,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和阶段实施计划是什么,未来中国海洋基本法的内容和原则包括哪些,海洋基本法与其他部门法之间的关系如何,都还有待海洋法学者、海洋学学者与实务部门专家协同研究联合攻关。

    18世纪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在其名著《战争论》中指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在300多年后的今天,“法律与法理是政治与战争的延伸”也许将成为新的共识。维护海洋权益,法学研究正当其时。(刘卉)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深圳海监查获海洋环境违法案件39宗
·福建:海洋渔业部门与海警启动联勤执法
·转变职能实现“海洋强国梦”
·徐谦代表建议尽快出台海洋经济法
·马杰代表建议制定海洋基本法
·海洋局推动大洋相关立法工作

·海洋局推动大洋相关立法工作
·县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建设提速
·青岛检察官吕海洋国画作品获奖
·构建海洋经济的法律保障体系
·海南:恪尽职守助力“海洋经济”
·“布拉万”逼近 海洋预报台发布风暴潮黄色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