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北京市检察机关了解到,近年来身份型诈骗呈多发趋势,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种行骗手段是,不法分子编造高官或官员亲属身份行骗。类似身份型诈骗增多,其背后折射了哪些社会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乔新生。
乔新生认为,之所以出现冒充高官身份行骗增多的趋势,原因在于社会转型期的官本位思想仍较为严重,这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此外,检察机关通过调研发现,身份型诈骗多发生在请托办事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贪腐风气的附属物。对此,乔新生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中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在于人事任免缺乏透明度;另一方面,冒充高官之所以屡试不爽,是因为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遍。可以设想,如果我国有更加严密的行政组织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及其官员的职责,上级官员与下级官员各行其是,那么就不会出现类似现象。
如何才能遏制身份型诈骗?乔新生建议,首先要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另外要进一步约束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权力,防止他们恣意妄为,滥竽充数。(赵丽)
·两岸三年抓获4000电信诈骗犯
·电信诈骗 冒充工商人员作案百余起
·兽医站长诈骗国家拆迁补偿款获刑
·贵州贵定警方摧毁一电信诈骗团伙
·新疆成立首支专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队伍
·新疆部署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专项行动
·新疆部署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专项行动
·乌市建打击电信诈骗专业队
·贵定警方成功摧毁一电信诈骗团伙
·河北宁晋警方侦破特大合同诈骗案涉案价值730万元
·“购车退税”骗你没商量 诈骗又有新招市民切莫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