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到今年4月1日,《拘留所条例》已实施1年。在实施《拘留所条例》中,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拘留所通过全面推行管理教育新模式,用真诚融化对立、用真心化解矛盾、用真情感召良知,将拘留所办成了矫治灵魂的亲情学校、温馨家园。
家,是温馨的港湾。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拘留所走出来的拘留解除人员,大都有这样的感慨:在这里,不仅学到了法律知识,还明白了许多道理,民警像亲人、朋友,这里有一种“家”的温馨。
铜山区拘留所何以获得如此 “美誉”?3月15日至17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这里跟听说的不一样”
今年26岁的小张从江西某大学毕业后,在一家酒店从事管理工作。因为扰乱公共秩序,3月11日他被送进了铜山区拘留所。
回忆起刚来时的情形,小张的脸上流露出的不安溢于言表:“第一感觉是害怕!到了这里,会不会挨打呢?听别人说,一旦进来,不仅吃不饱、睡不好,刚进来还会被打骂。”
“这里跟听说的不一样。”小张的种种担心在民警的真情感召下很快烟消云散。
办完手续、体检之后,小张随民警进入了暂存物品保管室。在这里,民警为他发放了洗漱用具,并告诉他如果有贵重物品,可以存放在靠墙一侧的储物柜里。“贵重的东西可以自己保管。”
据铜山区拘留所所长王梅介绍,去年11月,所里配备了2组密码保管柜,被拘留人员的贵重物品都由自己保存,密码条由本人保管。
“如果密码条丢了,怎么办?”记者问。
“不要紧,如果密码条丢失了,管教人员会帮忙打开。”管教民警董雷的回答很干脆,“这个房间安装了监控,什么都看得到,不存在出现说不清楚的情况。”
到了拘室,眼前的情景再一次让小张出乎意料:一人一个床铺,一共6个人。床铺很整齐,被子叠得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就连折好的毛巾也挂得很整齐……
小张说:“除了餐具每餐都要在高温消毒柜里消毒外,喝水也很方便,直接拿杯子到接水口接就可以了。”由铜山区拘留所自行研制的专用饮水系统很特别:每个饮水机悬挂在拘室的外墙上,接水口却在里面,既方便管理,又方便了在拘人员生活。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江苏全省的拘留所推广。
“和管教民警交流让我明白了不少道理”
随着对拘留所的熟悉,“生活有规律”成了小张的最大感受。在这里,吃饭、睡觉、学习都有规定的时间,忙碌而充实,自由活动的时候还可以打打球、看看书。“大家相处得很好,认识后都相互关心。”小张说。
上午10点多的集体教育主要是法规学习,包括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禁毒法等。
“和管教民警的几次交流,让我不仅学到了不少法律知识,也明白了不少道理。”小张说。
多次与小张促膝谈心的管教民警董雷对记者说:“作为一名管教民警,只有放下架子,把被拘留人员当亲人、朋友,他们才会把心窝里的话掏给你,也只有这样,才能触动他们的灵魂,真正感化教育他们。”
对此,徐州市公安局铜山分局局长刘刚说得更透彻:“拘留所里的工作做得扎实,被拘留人员出去后也就安定了,有的还能起到法制宣传员的作用。”
3月17日,小张离开拘留所,董雷把铜山区拘留所特别制作的 “给人生的忠告”小册子交给他。小册子分别有交通篇、信访篇、禁毒篇、综合篇,而所有的被拘留人员临走时都将带上自己最需要的一本。小张告诉记者:“以后要懂法,更要守法。就算是维护自己正当的权益,也不能意气用事。以后身边要是有人不懂法、不守法,我肯定会教育他、帮助他,出去后做好法制宣传员。”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铜山区拘留所民警在完成监管主业的同时,在化解社会矛盾方面也“很有一手”。那么,他们化解社会矛盾有何好招?请看下期“蹲点一线”报道。(记者 翟永太 汪振春 通讯员 王彪)
·公安部发布《拘留所条例实施办法》
·公安部发布《拘留所条例实施办法》
·公安部:拘留所应装监控 不得虐待被拘留人
·公安部:不满16周岁或已满70周岁拘留所不予收拘
·浏阳:拘留所内建图书室 教育类书籍受欢迎
·公安部:抓紧制定拘留所执法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