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观点

辽宁日报:加快实现政府职能转型

2013-03-26 16:05:5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辽宁日报 

  很多成功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薛 飞

  新一届政府的三大施政目标可主要概括为:一是持续发展经济;二是不断改善民生;三是促进社会公正。经济发展是民生改善之基

  新一届政府施政目标的实质就是不断改善民生。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结束后带领六大常委会见记者时的讲话精神一脉相承,即党与政府所有的工作目标都是让中国全体民众生活与福利水平不断提高,保障全体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利,让他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对此,李克强总理特别强调,政府要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民生既是未来经济政策制定的基点,也是未来经济政策所要设定的目标。

  如何才能保障全体人民的民生能够得以不断改善?这就要求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因为,如果没有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就无法生产与创造出满足全体民众所需求的丰富多彩的产品。在计划经济年代,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整个社会产品严重短缺,广大民众的正常需求受到严重压抑。在这种情况下,民生保障当然无从谈起。所以保证经济增长是改善民生的基本条件。

  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并非是只追求GDP增长的短期行为,而是强调全面提高质量与效益的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不仅能够保持社会增长的持续性,也只有这种增长才能够让民生真正得以改善。

  那么社会经济发展与繁荣的动力在哪里?就得通过设立好的制度来安排来保证,来促进整个社会公正。因为,一个比较公平公正的社会,不仅能够提供给全体人民以教育、就业等平等的机会,也能够让每一个人的内在潜能或积极性真正地发挥出来,让整个社会成员都有机会向上流动,民众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得其所,创造出最好的产品与业绩,并由此形成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与繁荣的动力与活力。以职能转变促社会公正

  当然,要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当前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减少政府对实际经济生活的过多干预。在李克强总理看来,要实现三项施政目标,还需要有三大方面的保障,这种保障就是政府职能的转变:一是建设创新政府;二是建设廉洁政府;三是建设法治政府。也就是说,要实现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目标,就得转变政府职能,就得对政府权力进行有效的约束与限制,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

  一般来说,现代国家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是:一方面,对所有的个人权利必须清晰明确地界定并使之具有安全性,合约能够公正有效地执行;另一方面,不存在对私人权利与财富的掠夺。这就是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所提倡的“市场扩展型政府”的基本职能。

  要保证政府施政目标得以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或实质就是要建立起法治政府。而法治政府就是奥尔森所主张的“市场扩展型政府”。政府的职能就是界定产权、保证合约执行、保护弱势民众的利益不受到侵犯。严格地界定政府权力,并通过制度及杠杆来保证经济有效运行,而不是对实际经济生活进行过多干预。从当前大部制改革来看,政府职能转变已经开始,预计今年内还有新的相关政策法规出台。但是,从当前政府运作情况来看,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干预仍然比较严重。

  其次,政府职能的转变还在于建设廉洁政府。反腐倡廉、减少政府各种开支,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廉洁政府的核心是全面界定与约束政府权力。因为,在经济生活中,对个人财富的掠夺既有经济当事人之间的掠夺,更有政府对个人和企业财产的掠夺及非法的权钱交易。因此,政府职能的转变还得严格界定政府权力,把政府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无约束与限制的权力是社会腐败的根源,也是遏制经济发展与繁荣的根本障碍。

  最后,政府职能的转变还表现为政府职能创新及运作效率提高。因为,政府职能的转型不仅在于适应政府施政目标的变化,而且还在于适应新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创新制度安排来扩展出更多的市场,而不是抑制市场的发展。可见,一个有效率的政府是不可或缺的,必须提供某些保障或服务,以及规章制度和各种机构,市场才能繁荣,人民生活才能较为健康,才能较为幸福。职能转型重在制度设计

  为了实现施政目标,政府职能需要转型。政府职能转型的核心就是通过法律制度对政府权力全面界定约束,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过多干预,让经济当事人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发挥其潜力,增强经济活力与动力,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繁荣与发展。这样,人民才能过上好日子,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当然,要实现政府职能转型就得破除利益集团的阻挠,就得建立社会公正,就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来推动改革。要让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就得大刀阔斧地改革,“改革是最大红利”。可以说,改革不仅是未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最大红利,也是当前新一届政府全面施政的切入点。

  新一届政府如何尽量保持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稳定性及各项方针政策的延续性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面对当前中国经济多重矛盾与问题,政府就得找到化解之法。而要化解这些问题与矛盾,政府就得进行一系列的重大制度改革,就得调整与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否则,“改革红利”就无从谈起。

  我们应该看到,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多重失衡,尽管有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现有制度安排缺陷所导致的结果。因此,要调整这种失衡关系就得对这些存在严重缺陷的制度进行重大改革。这就是李克强总理一直强调改革的原因。

  但是,任何制度改革都得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对既有利益关系进行重大调整。那么,这种既有利益关系的调整如何成为可能?可以说,对改革的必要性,政府与社会已经形成了基本共识,“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但是,对于重大制度改革的充分性,则不仅需要改革的勇气、决心、智慧、韧性,而且还需要对改革的制度有充分透彻的理解,并通过公共决策的方式来获得。这样,新的制度安排才能平衡各方的利益关系,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及减少制度改革的成本。否则,不是使改革成为幌子,就是良好的改革愿望昙花一现。

  因此,对于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重矛盾与问题,对既有利益关系进行调整与改革是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固有的利益关系、理顺各种不合理的利益关系、实现新的利益关系平衡,从而真正调动激发全体人民工作生活创新的积极性和潜能,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巨大动力与活力。从当下入手释放改革红利

  当前市场与政府所形成的共识是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即整个制度改革设计由政府来主导。这种改革制度设计方式,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期可能是经济改革的重要一步。但是,当市场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这种自上而下的顶层制度设计改革就不太适应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了。因为,这种改革制度设计的成功至少需要以下几个条件来满足:一是改革制度设计者是大公无私没有个人利益观念的人;二是能够获得相关的完全的信息与知识;三是有能力全面协调平衡整个社会利益关系。所以说,这场改革要求政府必须以更大的公心、更大的智慧、更大的魄力来推进。

  改革是新一届政府施政的切入点,也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最大红利”。但是所有改革更应该从现在的改革本身入手,这才是当前改革的最大红利。

  总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人民展现了一个美好愿景,一个中国梦。为圆国人的中国梦,新一届政府已有良好的施政目标,要把中国经济社会带向一个良性发展的未来。而要做到这点,政府职能转型十分重要。而政府职能转型需要让制度来保证政府是一个法治的政府,是一个公权力受到约束的政府,是一个适应社会经济环境发展变化的有效率的政府。当然,政府的职能转型并非天然达到,它必须经过各种重大制度改革,必须经过各种重大利益关系的博弈,必须冲破已经固化的利益关系的重重阻碍,要有坚定的改革决心,采取更为灵活的施政手段,真正切中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重重矛盾的核心,这样才能打赢这场艰苦硬仗,从而不负人民之重托。(易宪容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信息公开是政府职能转变必修课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重点研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事项
·新一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拉开帷幕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人大代表热议机构改革 职能转变要落实“以责定权、以责配权”
·授权发布: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 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授权发布: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 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职能转变要管人更要管权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拟作一处修改
·政府职能转变迈出新步伐
·中编办副主任王峰谈《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