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3月起至2014年底,廊坊市公安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全市公安机关警力下沉,深入社区,妥善化解消除治安隐患,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实现社区各类案件和事故明显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上升的工作目标。 在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中,廊坊市公安局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服务群众、高效便民,打防结合、以防为主、专群结合。
他们以社区民警为责任主体,整合社区资源,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提高社区治安防范水平;以社区警务为工作平台,严格落实社区民警“五项职责”、“十项任务”,推动公安机关危险物品管理、消防安全管理、治安管理服务、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车辆管理服务进一步向社区延伸,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提高服务群众工作水平;按照“围住墙、把住门、守住点、控住面”的原则,加强社区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建设;针对各社区和居民小区的实际,逐一制定安全防范设施建设或改造方案。
“民警来的勤了,治安员也负责任了,现在小区治安很好,我很满意。”家住南门外钰海小区的张大爷接到派出所民警回访电话时,一个劲地赞叹。
做实、延伸社区警务和服务群众工作是“平安社区”创建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该市各级公安机关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为每个社区配备了一名专职社区民警,为每个小区配备一名专职治安员,进一步强化社区警务保障工作,最大限度地为派出所和社区民警减负、松绑、授权、铺路,保证社区民警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社区工作。
该局在每个社区、居民小区的单元门口张贴社区民警及治安员的照片、姓名、联系方式,公布社区民警在警务室工作时间,每周对小区治安防范宣传和预警提示信息进行一次更新,提高居民防范意识,预防入室盗窃、盗窃机动车、电动车等各类可防性、多发性案件的发生。同时,利用网上派出所、网上警务室、QQ群、微博等警务宣传阵地,加强同社区网民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社情民意。
他们推行居住证办理业务进警务室,使流动人口不出社区,即可完成暂住信息登记和居住证办理的网上申报,最大限度地服务群众。同时,严把房屋租赁管理关口,落实租赁备案、居住登记制度。 活动中,该局完善了“一警为主、多警联动”机制,实行交通民警分包制度,健全交通民警、社区民警、居委会干部、物业管理人员、交通安全志愿者等为主体的管理服务体系;动态掌握实有车辆和驾驶员信息;优化内部及周边交通微循环,规范停车位施划,确保行车、停放规范有序;推动交管业务窗口前移,探索推行车辆年检、车险缴纳、驾照审验进社区等便民服务措施;定期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社区活动。
“平安社区”的创建离不开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队伍。该局由社区民警负责,利用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管理服务平台,将社区物管员、保安员、保洁员、收费员、维修员“五员”纳入平安志愿者队伍,指导他们在履行岗位职责的区域内,积极开展治安防范工作。与此同时,他们推行网格化管理,在每栋楼发展一名楼长,在每个单元建立一个中心户,负责本楼、本单元的治安防范工作。社区民警定期对以上人员培训、指导,发挥平安志愿者在信息收集、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排查、提供案件线索、法制宣传教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视频]河北:信息化安检 打造全路网安全体系
·[视频]河北文安:“一村一本账”服务贴民心
·河北燕郊幼师被指虐童 幼儿园一纸声明回应
·河北公安信访位列全国第一
·河北五年查处涉农贪贿案2881件
·河北石家庄桥东法院力推执行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