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不“坐堂” 巡回服务忙
——南靖县法院龙山法庭“驻企法官服务室”为辖区企业保驾护航
“我们企业有位女员工要离婚,我已约她周五到工作室……”明成企业的司法联络员向龙山法庭庭长林坤南通报了其企业本周需要解决的法律事务。
这是每周五南靖法院龙山法庭“驻企法官服务室”法官下企业接访、巡回服务的生动一幕。
为应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龙山法庭结合工作辖区的社情、民情,改变“坐堂”办案模式,与辖区86家民营企业签订“和谐无讼企业”共建协议书,聘请46名企业经理为司法联络员,设立34处“驻企法官服务室”,通过发挥驻企法官服务室的辐射效应等形式,将社会矛盾纠纷疏导提前,把社会“最后一道防线”前移,主动、有效地保障了辖区民营企业的发展,推动了辖区平安综治建设的开展。主动上门解决涉法难题
“驻企法官服务室”由挂钩法官进驻企业接待来访,指导企业依法规范经营,协助企业分析评估法律风险,帮助企业员工维护合法权益,学会合法理性处理涉法涉诉纠纷,让企业和员工不出厂门便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法律指导和帮助。
南靖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从2009年起开发土楼虫草鸡饲养项目,与厦门某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由该公司提供蝇蛆作为鸡饲料。2011年下半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有意向准备自行开发蝇蛆培育。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得知后,当即停止供货并追讨欠款。一时间被断了货源,饲料难以保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一气之下,不但不支付已欠的货款,还要求原告继续供货,双方矛盾愈来愈深。2012年3月16日,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起诉要求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归还货款人民币23135元并明确表示不愿意接受调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应诉时,也坚决不调解、不付款。
了解情况后,“驻企法官服务室”的经办法官没有轻易一判了之,而是主动找上门,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老板倾心而谈,从对方支持被告创业谈起,促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老板心平气和,同意协商限期支付货款。同时,经办法官通过电话与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络,表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态度,愿意继续与其携手创业,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签订合同时,少了些主观的盲从;管理过程中,多了“法官建言”的提醒……法官的主动跟进,让企业主在经营过程中提高了对法律的认识,让企业在法律的轨道上健康发展。贴心服务为企业办实事
“在我公司遇到困难的关键时候,‘驻企法官服务室’的法官雪中送炭,为我们破解了难题,实在太感谢了。”南靖县人大代表、永通公司总经理何月龙谈到“驻企法官服务室”的法官为该公司开展近3个月专项服务、清理不良债权106笔、收回资金135万元时深有感触:“以往都是自己跑法院、递状子、上法庭、求执行,没想过法官能如此贴心,主动为我们提供专项法律援助。”
针对民营企业的性质和车间生产的特性,龙山法庭向企业公开推出服务承诺,力求实现“小纠纷不出企业,大纠纷不出法庭”。
2006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漳龙铁路开线开工,吴某是金山镇第一个接受折迁的安置户,并在安置地建了新房。没想到,新房右边紧靠的一条电线竟然是电力公司连接邻近4个村的35万伏的高压线,而受该线路影响的铁路拆迁安置户多达6户。县电力公司发现险情后,要求吴某拆房排除障碍,吴某死活不拆房。
纠纷迟迟得不到解决,县电力公司为此起诉到龙山法庭。人命关天,安全重于一切。“驻企法官服务室”法官立即赶到现场,指挥电力公司先采取临时必要防护措施,排除危险,并及时报告县委、县政府。南靖县委高度重视,分管铁路拆迁安置的领导亲自到现场办公做了妥善安置。看着悬在6户安置户头上的夺命高压线迁移了,驻企法官悬着的心也放下了。创新机制促和谐
如何做到将人民法庭的司法服务通过驻企法官服务室的平台辐射到企业员工所在的家庭和村居,在群众获得司法服务便利化的同时,真正实现人民法庭司法服务社会性效果的最大化?
龙山法庭通过与民营企业开展和谐无讼共建,向企业赠阅法律书刊,编印法庭在审理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劳资纠纷、交损纠纷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利用企业员工休息时间、午餐时间,与企业员工交流、座谈、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服务,向企业员工宣讲法律,引导企业员工学法、用法、守法,让企业员工在耳染目濡中提高法律的认识水平,增强理性处置事情的意识。
南靖县某食品厂2000年建厂时,向东爱村征用村民杨某的一块土地,双方因用地补偿发生纠纷且多年没有解决。2011年5月,该厂进入生产期,杨某利用这一时期到厂里吵吵闹闹。接到案件后,龙山法庭的法官立即召集双方到庭,连续2天做好调解工作,帮助他们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合同,双方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纠纷。该厂11年的纠纷终于得以化解。
在“驻企法官服务室”里,记者看到在墙上统一悬挂《法官服务室管理规定》、《法官服务室工作职责》、《法官服务室工作制度》,统一印制《法官服务室工作登记簿》,并公布联系法官的姓名和联络方式……正是这种规范化的运作机制,才夯实了巡回办案服务站的建设,拓宽了司法便民联络点范围。(记者 张小丽 通讯员 杨友华 刘福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