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内蒙古

内蒙古:社会治安满意率连续九年超过90%

2013-03-26 09:30:1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据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2012年度群众对全区社会治安满意率和安全感指数达到了90.6%,这是这项数字连续第9年超过90%。

    坚定固本强基的“铁心”

    在固本强基工作中,内蒙古公安机关牢固树立机关服务基层、基层服务群众、群众主导警务的理念。2012年7月至12月,内蒙古公安厅共争取到位资金26亿元,主要用于基层基础建设。投资1000万元为呼和浩特市公安机关配发100辆巡逻车,提高了首府地区治安防控能力;争取中央国债资金1亿余元、地方配套资金近5000万元用于监所建设;全区派出所执法办案场所规范化改造完成率达到了98.9%;1月23日,公安厅又投资870万元首次为全区基层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配发了53辆警用汽车,以满足出入境“大出大进”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渴望实现“快进快出”的迫切要求。

    乌海市第一时间为实战单位配备107套人像识别比对系统PDA终端,并配套出台了人像识别比对系统使用规范。2月4日,民警利用PDA终端现场拍照比对,锁定并抓获一名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的在逃人员。

    打好民意至上的“铁拳”

    内蒙古公安机关始终坚持民意至上的原则,“铁拳”跟着民意走,创新“既破大案,也破小案”的打法。

    在打击经济犯罪“破案会战”中,内蒙古公安机关创新举措,强力推进,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1.1万起;组织开展了“两打”专项行动“百日会战”、“冬季严打”等社会治安严打整治行动,破获刑事案件9.6万余起,成功侦破了乌兰察布市“12·8”特大抢劫杀人纵火案等一大批社会关注的案件,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12个、恶势力团伙190个,侦破毒品犯罪案件2833起。

    除挥重拳打击外,内蒙古公安机关深入开展了“三访三评”活动,厅党委委员接待群众290人次,并组织民警围绕征地拆迁、劳资纠纷、企业改制、环境污染等矛盾易发领域,进门了解社情民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同时,将全区公安系统涉法涉诉案件导入司法渠道或救助帮扶渠道,最大限度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2012年度,全区公安机关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13万件,化解率87.37%,发挥了社会“减压阀”作用。

    编织信息主导的“铁网”

    在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内蒙古公安机关着力打造了以信息为主导的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虚拟社会防控网等“铁网”。

    截至目前,内蒙古公安机关在推进社区和农牧区警务建设中,共建成城镇社区警务室2522个、农牧区警务室3223个,配备社区民警3942名、驻嘎查(村)民警2185名,派出所警力达到旗县(市区)警力数的39.7%。

    用信息编织的“铁网”在实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2013年初,通辽市科尔沁区连续发生多起技术开锁入室盗窃案件,嫌疑人在凌晨趁居民熟睡时入室盗窃。专案组围绕案发现场,通过调取不同地段的监控录像,最终锁定2名可疑男子。2月27日,民警在西拉木伦公园附近一处出租房屋内将犯罪嫌疑人冯某、袁某抓获。

    打造执法规范的“铁军”

    乌海市先后投入1600余万元建立完善了刑事案件网上办理新机制,对于刑事案件从立案、侦查、批捕到起诉、审判、执行等工作在网上全过程流转,实现了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确保了执法权、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

    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内蒙古公安机关探索改进民警教育培训工作,以民警执法资格等级考试为载体,广泛开展法律学习活动,提升民警执法素质和执法能力。公安厅从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中划拨1400万元作为各级公安法制部门组织、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专项资金;每年拿出30万元用于组织民警对全区法制民警进行新的法律法规公安法制业务的培训;截至2012年底,公安厅投入206万元重奖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民警,有力保障了全区公安民警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在民警执法资格等级考试中,全区39982名民警通过了基本级考试,及格率达95%,2.1万名民警参加了中级资格考试。(记者 陶炜 通讯员 马帅)

[责任编辑:王春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