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让孩子们感觉幸福
有了民警指挥,孩子们过马路不再担心
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日益增强
民警传授消防常识
编者按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创立于1996年,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
今年3月25日是第1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为“普及安全知识,确保生命安全”。
学生安全事关千家万户,事关社会的平安与和谐,在第1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本报记者以学生安全为视角,采访了乡村众多中小学,实况展现我省的农村学校安全现状。
【背景】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3年春季新学期学校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
强化寄宿制学校、新建农村初中进城学校和幼儿园安全管理。各地要将寄宿制学校、新建农村初中进城学校和幼儿园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加大投入,完善各类安全基础设施,配齐配强安全管理人员,严格执行《辽宁省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管理规程(试行)》(辽教发〔2005〕63号)等文件规定,健全完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将各项管理要求落到实处,提升校园治安防范、消防安全、交通(校车)安全、饮食卫生安全、宿舍安全等管理水平。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检查指导,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调查】
关键词一:校舍
现状:新校舍未定旧校舍不修
坐标:桓仁业主沟乡碱厂沟村小学
近年来,我省农村中小学学校的数量趋于减少,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2001年、2006年和2009年这三年,我省农村小学的数量分别为10820所、7126所和4896所。随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学校的硬件建设明显得到完善,正在改变偏、远、小、散的状况,使更多的农村娃可以受益于优质教育资源。
在桓仁满族自治县,这里创建的“寄宿制学校模式”在我省推广,让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家门,住在学校里,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可是,当记者回到大山里的农村学校——桓仁满族自治县业主沟乡碱厂沟村小学时,破败的围墙圈出来的操场上,两个长满铁锈的单杠,是学生课间惟一的乐趣。
“说是要把附近的几所农村学校合并,然后搬到新地方去,所以学校也就没有进行翻修。”面对记者的疑问,学校一名姓张的校长如是回答。
距离这所学校三里地外有一所“老”寄宿制学校,根据当地教育部门的计划,这所学校将与前一所学校进行合并,新校址尚未选定。
这所寄宿制学校所谓的“老”,不但是他在县里的建校时间长,更因为校舍墙外明显的裂痕。
记者在学校周围“参观”时,附近的居民与记者闲谈说:“这所学校原来在我们这可好了,因为孩子能住校,家远的孩子都往这送,本来校舍前几年就该重修了,传出要并校的事,学校干脆就不修了。”
据了解,在农村,我省教育资源整合最显著的成果就体现在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上。而新校舍尚未确定,原有校舍的维护却显得很苍白。
在昌图县大洼镇中心小学,原本被白雪覆盖的操场,因气温回升,露出了操场上的泥土地,满是沟沟壑壑。
学校的老师告诉记者,学校从前年就计划要并校,因为家长反对而迟迟没有合并成,“早晚也得并在一起,新校址已经选好了,再翻修这个操场浪费,估计今年底就能并了。”
在昌图县,像这样要合并又没有合并的农村学校有几所,这些学校的校舍都已破旧不堪,校园里的基础设施也完全不能使用,因为指望着将要合并的新校舍,所以学校都不肯拿钱出来翻修这些旧校舍,可是什么时候合并学校,还是个未知数。
关键词二:专职保安
现状:“大龄”保安充当专职保安
坐标:昌图县中学
农村学校大部分没有保安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记者在采访中,除两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配备了“大龄”保安外,其余的3所学校均不见保安人员身影。
在农村中小学校数量逐年减少的背后,原有农村学校办学规模愈来愈小,乡村学校没有围墙,不能实行封闭式管理,闲杂人员随进随出,有的学校则是有围墙而无门卫,管理上容易出现漏洞,安全隐患防不胜防。
去年8月,记者接到昌图县一所中学学生家长的电话,电话里学生家长哽咽地说,他的孩子在学校门口被抢,由于学校门口没有保安,同校的孩子早已被抢劫的情景吓住,一时间没有人上前阻止抢劫行为。
虽然,最后学校妥善的处理了这件事,但是保安一事仍未被提起。今年3月初,记者来到这所学校,学校门口处的保安室里面却没有保安的影子,保安室里落满了灰尘,大门用铁链锁着。因此,记者没有受到任何阻拦和询问,直接走进教学楼,并“参观”了二楼三楼的走廊和教室。
当记者以家长的身份敲响一楼学校办公室的木门时,一名老师接待并询问记者有何事。“学校门口怎么没有保安呢?”记者问,该老师含糊地说:“保安巡逻去了吧”记者又问:“保安室都上锁了,不像有人的样子。”老师说:“冬天太冷,保安都在教学楼里,也经常到操场上巡逻。”
同样,在昌图县另一所农村学校,保安室里一样是没有保安人员,学校负责人表示,学校有专门专职负责学校安全的老师,不需要保安。
记者从各地教育局了解到,去年年底,省教育厅要求省内各类学校一定要高度重视寄宿制学校的安全管理,尤其要把农村的寄宿制学校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要按照国家或省级标准为寄宿制学校配备教学、生活设施和必要的管理、服务、保安人员。
而在落实时,昌图县教育局工作人员说:“我们要求学校配保安,可是检查时有保安,检查完保安就没有了,学校门口的保安室就像给我们建的一样,我们现在都是依靠派出所的民警来保护学生的安全。”
记者在对抚顺县后安镇九年一贯制学校负责人、老师、学生的采访中了解到,该所学校目前也还没有专职保安人员,为了保证校园安全,后安镇政府对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实行常态化整治,周边交通、治安环境较好,当地派出所几乎每天都派民警和协警到校门卫室执勤,而学校德育处、团委等部门的负责人都被安排轮流值班。
虽然公安机关每天义务为学校站岗,学校不用出一分钱,但是这里的老师还是希望最好能有驻校的专职保安,这样一旦公安机关警务繁忙没有警力到学校执勤时也能保证学校门卫室有专职的保卫人员。
关键词三:安全教育
现状:部分学生对安全教育课印象不深
坐标:抚顺县后安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3月19日10时40分,记者来到抚顺县后安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的门前是沈通公路,是条省级公路,马路的另一边是一排店铺。
学校门前这段马路的两端设有交通信号灯灯架,上面限速警示标志牌上标注的是20公里,两个信号灯架上都安装了视频监控和电子拍照系统。记者注意到,每辆汽车路过校园门前时,速度都很慢,遇到红灯都会停下来。
据后安镇综治办的人员介绍,以前学校门前没有信号灯,只有凸起地面的减速带,由于这条马路是省级公路,路面的减速带高于相关规定,于是镇政府与有关部门联系,去掉减速带,而设置了交通信号灯和电子拍照摄像头,由于设置了信号灯,能使车辆停下来,对过马路的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安全保证。此外,在学生上下学的时候,门口还有交警执勤。
虽然此时距离中午放学还有一段时间,但是一辆警车已经停在校门口了。学校对面商铺里的人告诉记者,早中晚学校上下学的时候,民警都会到这里来看护孩子。
记者要进入校园,被学校的门卫拦住,在记者说明来意,门卫与学校负责人联系后,记者才被允许进入校园。
此时,正有一个班在操场上上体育课,距离中午放学的时间不多了,记者就在操场边等候。上午最后一堂课结束了,大部分学生奔向食堂,少部分学生三三两两地走出校园回家吃中午饭。这时,两名民警从警车里下来,站在校门口,不时地告诉学生们注意安全,别让车碰了。
又过了一会,有些学生在食堂吃完饭出来活动了。记者问几个二三年级的学生:“上过安全教育课吗?”学生说:“上过。”“老师讲的啥?”几名小学生想了想,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说:“忘了。”“想不起来了。”说着,笑嘻嘻地跑走了。
记者又问了几名五六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也都说上过安全教育课。六年级的李明沂说,老师教育他们上下学要注意安全,上山玩的时候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六年级的张霄鹏说,老师不让学生到大河里洗澡。虽然低年级的学生不能答出老师在安全教育课上讲了些什么,但是被访的每个学生都说上过安全教育课。
关键词四:兴建
现状:新学校承载新希望
坐标:沈阳市第六十五中学
一排破旧的平房,矮小破烂的桌椅,操场尘土飞扬。这是人们印象中农村学校该有的面貌。但是,如今这样的农村学校在沈阳农村已经很难寻到了。
崭新的教学楼、宽敞的操场、漂亮的塑胶跑道、规范的校车、有秩序的上下学……这是记者在沈阳市苏家屯区九年一贯制的第六十五中学看到的情景。
这个小学在学生上课时间校门是关着的,学生不能私自离开学校,而在学校校门院墙上写着当地派出所的电话,如果有意外情况,学校会及时报警。在平时,派出所的民警也经常到学校查看。
由于孩子们的家就在村里,学校也不用设置食堂,孩子们中午放学很快就能到家吃上热乎乎的饭。
3月21日下午,记者趁着放学的时间来到了这所学校,看到校门前秩序井然,一波波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站着排走出了校园,一些家比较近的学生由家长接走,另一些家比较远的则坐校车回家,记者在校门前也并未看到任何流动商贩。
随后,记者随机询问了一名六年级的女同学学校校车是否安全,学校是否有安全教育课,小女生这样回答记者:“我每天都坐校车上下学,要是校车超员了主任就不让我们坐了。我们每个月都有安全教育课,每年都有安全演习。”
学校在学生安全方面所做的努力让家长也感到满意。一名学生家长对记者说:“以前我们农村学校条件可差了,许多家里都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但现在不一样了,看这学校,各方面都特别好,这学校一点不比城里差。”
据了解,二十世纪80年代,沈阳市农村教育实行的是三级办学、两级管理,村办小学,乡办初中。中小学校舍大都是当时区县(市)、乡(镇)、村政府及农民集资修建的。村办小学普遍存在学生少、规模小、师资水平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2000年以前全市农村小学和初中共有1582所,不足6个班的学校有237所,不足百人的学校有183所;由于这些学校校舍建设水平低,到90年代,市里每年都要拿出近千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农村教育这种散、小、弱的状况,客观上使得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失去了公平受教育的机会,拉大了城乡教育差距,影响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为尽快改变这种现状,从2000年以来,结合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沈阳市农村中小学经过大规模布局调整,已撤并学校(教学点)1000余所(个)。市委、市政府对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公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党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要求各区县(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认真加以落实。
自2004年以来,沈阳市开始在农村大规模兴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在2005年9月出台的《关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推进教育快速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明确提出“从现在起用3年时间在全市农村建成100所功能、设施、设备齐全完善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基本实现一乡一校”的目标。
如今,沈阳市已交付使用和正在建设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达到104所。104所学校总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容纳学生近18万人,沈阳市农村乡镇基本都拥有了功能完备、设施齐全完善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为农村孩子提供了与城市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安全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五:制度
现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
坐标:营口老边区实验小学
刷着砖红色涂料的整洁的二层教学楼、铺着六边形地砖的整洁操场,认真巡逻的学校保安……这里,就是营口市老边区实验小学。
老边区实验小学是一所农村地区的小学,但这里无论从教学楼等硬件设施,还是学校的保安、法制副校长的配备,都和城市里的小学一样很是完备。记者试图从细节上观察这个连续四年被老边区委、区政府评为“平安学校”的小学,安全教育工作究竟从哪些方面开展。
记者在学校操场旁看到,由营口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提供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栏上,漫画和提示相结合的宣传内容吸引着过往的孩子路过时看上一眼。就是这一眼的潜移默化,让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在日常积累中加深了……
校长张宪告诉记者,“老边区实验小学坐落在农村地区,学校目前共有1700多个学生,安全教育责任重大。创建‘平安校园’是实验小学的目标,通过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也营造全校教职员工关心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的局面,迄今为止,学校还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这一纪录,让张宪很是自豪。
据了解,学校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班子成员组成。负责协调统筹全校师生及校产的安全工作,制定、完善、修订并落实各项安全制度,负责召开师生专题安全工作会议及安全教育培训等工作。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后勤组、教学组,做到时时、处处、事事的安全工作有专人负责,以保证安全工作万无一失,杜绝安全事故。
在学校办公室,记者看到了实验小学刚刚修订的安全管理制度,其中包括把握整体安全工作的《学校安全工作章程》、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安全职责范围的《各岗位安全工作职责》、细化各项制度要求的《学校一般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校各部室安全管理制度》和《突发性应急处理预案》。按照管理制度的要求,实验小学还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落实安全责任。“抓安全,关键是抓责任落实。”张宪说,学校与教师、家长、学生自上而下,逐级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学校值周领导对课间活动、楼层值周、保安人员夜间巡逻等都进行了人员调整和职责划分,达到了“不漏时段、不漏死角”的要求。学校除了每月进行一次校园安全大检查,还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会议,每学期开展一次师生安全教育专题讲话。各班每周召开一次安全、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课。
在老边区实验小学副校长张秀娟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学校去年10月12日开展的现场紧急避险逃生救护知识培训中学生们在操场紧急疏散的图片,据了解,这样的活动在老边区实验小学经常进行。在今年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老边区实验小学也准备了不少活动,包括请来学校法制副校长、老边区人民法院民事庭李宝明庭长作法制报告,请营口市公安局老边分局边城派出所孙宏伟副所长和戴警官讲青少年自我保护课,请交警和消防大队的领导讲解交通安全和消防常识。随后,学校还将在老边区消防大队官兵指导下进行应急疏散演练。
说起在平安校园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张宪坦承,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家长的平安意识亟待提高。张宪告诉记者,随着城市区域化进程的进行,不少学生的家长搬离了偏远的乡村,进入城镇居住,然而,比起生活方式的变化,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安全意识却没有相应提高,除了放学时为图方便,很多家长不到学校指定的区域接送孩子,还让孩子上学乘坐超载的交通工具,学校对此多次进行检查和呼吁,但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一些时间。
关键词六:校车
现状:校车质量“良莠不齐”
坐标:抚顺县后安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目前我省农村撤并村小学,不少乡镇只有一所中学和小学,后安镇目前有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一所小学,据悉,那所小学也在不久会并入记者采访的抚顺县后安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撤并村里的学校,整合了教师资源,提升了教学质量,但是,也给学生上下学带来了极大不便,造成了安全隐患。
农村的交通状况比城市差了很多,不仅如此,农村的学生分散在村屯,撤并学校后,不少学生只能到距离家很远的学校上学,这让学校和家长很为孩子的安全担心。
好在目前有校车,减轻了一些学校和家长的担忧。为了安全该校规定,遇到恶劣天气学校停课,校车停运,今年后安镇遇到三次暴风雪,校车停运三次。
后安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有860名学生,距离学校最远的村是李家村,路途长达24公里。即使有校车,这里的学生也要很早起来乘车赶路,如果没有校车,很难想象学生们该如何安全走完这么长距离的路。比李家村距离学校稍近些的馒首村的学生早上6时30分就得乘校车上学。
傲牛村的学生比较多,学校高低年级放学的时间不一样,小学部15时20分放学,中学部15时50分放学。这样,这个村的校车就要跑两趟送放学的孩子。而学生少一些村的低年级学生放学较早,要等高年级学生放学后一起乘校车回家。
后安镇政府、公安、教育和学校等部门对校车安全非常重视,监管校车的运营,对驾驶员经常进行安全教育。但是当地各村经济实力不同,校车质量和学生的交通费也不一样。
李家村的经济条件较好,村里有35名学生,对孩子安全上学很重视,花30万元买了一辆新校车,孩子们也不用掏交通费,校车的一切费用村里全包了。
傲牛村村委会通过做工作,使在村里开矿的一家企业赞助了一台大客车,每月交通费是120元,村里承担70元,学生只需要交50元。而有的村的校车来自个人的运营车辆,学生承担全部交通费。
据了解,根据相关规定,校车的报废年限是8年,受校车收费的制约,不能高价收费,目前,后安镇的校车收费标准是根据距离远近而定,每月每名学生的交通费是100元到200元。
郑家村距离学校10公里,交通费需100元。运营校车的企业和个人不能不为运营成本考虑,这样,在购置校车上不会购置较贵的车。学校的一位老师说,50万元的校车与30万元的校车,质量和安全性肯定不能相提并论。
学校的负责人说,如果政府和社会能出资提供校车,可以转变校车质量“良莠不齐”的现状,而教育部门和学校来管理校车,包括负担司机、保险、油费等费用,学生也可以少交三分之一的交通费。政府购买、学校和相关部门监管,可以大大减轻农民的负担。
采访中,记者见到了学校校长高树奎,高树奎说,学生是父母的宝贝,也是学校的宝贝,所以学校对安全教育非常重视。平时,学校请当地综治办、司法所、关工委给学生上安全教育课,每到假期,学校给家长致安全教育信。高树奎说,学校在山区,针对农村山区的风俗、地貌特点,学校老师在安全教育课上会着重提醒学生安全,在冬季,老师会告诉孩子要注意冰雪路面,远离车辆;在春天,采山菜的时候不要到危险的地方防止被蛇咬伤;在夏季,不要到大河里洗澡,也不要到河套采沙场边戏水,大雨天不要上山,以免被泥石流伤害。高树奎说,他在这所学校已经10年了,这期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坐标:建昌县碱厂乡牛角沟小学
而在辽西的建昌县碱厂乡牛角沟,因为这个村子的牛角沟小学得到社会人士的资助,学校的设施得到较好改善,学校保留下来而没有被并入乡中心校,所以,村里的上百名孩子不用坐校车,更不用交校车费了。孩子们不用早早出门上学,家长也不用担心孩子在上学路上被车碰,省去了不少烦恼。
不过,牛角沟小学对校园安全教育并不忽视。同样是农村的学校,也坐落在山区,防火教育尤为重要,校长刘长江说,学校经常教育孩子在山上、河边玩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农村家家有苞米杆子,容易着火,学校告诫学生不能在家里玩火,更不能上山玩火。
刘长江还说,农村的孩子比较单纯,所以学校告诉学生遇到陌生人要有防范心理,不要接受陌生人给的好吃的,或者钱,以免被不法人员诱拐走。距牛角沟小学不远的村边有条新修的村路,时而有汽车通过,学校也让孩子在路边玩或者过马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看有没有汽车。
坐标:北票市某农村小学
早上7点钟,在北票市某农村小学的门前,几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正往学校赶,背着大大的书包,快速移动的步伐,口里呼出白白的哈气映着冻得红红的小脸蛋,不由得让记者看得心酸。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步普及、计划生育的全面落实以及农村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学龄人口分布和上学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推进农村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以及农村基础教育的优化发展,全国各地相续进行了农村中小学重新规划布局。撤销教学点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致使那些原本在教学点就读的学生转到中心小学上学,从而导致其上学路程大大增加,农村里的孩子上学难问题越来越普遍存在,北票市现状正是如此。
小学4年级以上的孩子可以在学校寄宿,虽说离了父母的疼爱,但是避免了每日的奔波,可是那些三年级以下的孩子就要每天起早贪黑到十几二十里地以外的学校上学。
“我家的孩子才7周岁,家附近没有学校,只能每天走十几里路去上学,路上的安全很难保证,我们在外面打工,只能让孩子的爷爷奶奶帮忙接送,可是老人毕竟年纪大了,稍有点头疼脑热的,就得孩子自己走了。”一位家长无奈地说着。
校车确实可以缓解这方面的困难,可是当前,由于资金问题,大部分农村学校还配不上校车,几个家长只好合租一台民用车接送孩子上下学。至于车辆的安全和超载问题,他们也没办法。一些车主则反映:不超载他们挣不到钱。
农村学生上下学的安全问题引起了北票市相关部门和学校的重视,交通、交警部门加大对这些“黑校车”的检查力度,发现超载和车辆安全问题坚决打击。
虽然严格查处,但是这类的“黑校车”还不能完全取缔,如果取缔孩子们将面临着每天走路上学的窘境,在这样的前提下,北票市采取了自己的办法,严格查处超载等安全问题的同时,学校与车主、家长与车主签订安全责任书,但这些措施还远远不能保证农村孩子上下学的安全问题,解决农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看着一辆辆私家车载满了学生,孩子们在车中有说有笑,安全二字已经成为了家长、校方、车主等相关方面的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