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浙江

浙江椒江法院街道工作站“hold”住社情民意

2013-03-25 10:13:1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中国法院网 

 

2012年6月28日,海门工作站揭牌成立

  2012年6月28日,在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海门街道办事处,无彩旗、无礼炮,椒江法院海门街道工作站悄然成立,3名驻站联系法官开始办公,审判执行联络员开始上岗……此后几天,椒江法院工作站在椒江区其他街道相继成立,真正做到了站点全覆盖,服务全辐射。

  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近年来,椒江法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创设9个镇街道工作站,每站配备3名联系法官,选聘44名审判执行联络员,深入矛盾纠纷一线,前移化解关口,拓宽化解渠道,努力践行司法为民,探索司法便民之路。

  ■过滤纠纷,“法官说法理,联络员说情理”

  立案庭陈洁是工作站的专职联系法官,每周二至周四,他在每个工作站排期上班,周二上午是海门工作站、下午是白云工作站、周三上午是葭沚工作站……依次轮流。

  除了专职联系法官,每个工作站都选派对口联系镇街道的业务庭庭长和干警,分别担任站长、联系法官。法院还从镇街道聘请4至6名综治工作经验丰富的审判执行联络员。小团队巧妙组合,负责起该辖区纠纷矛盾化解的第一道“过滤”关口。

  1月22日上午,记者来到海门工作站。今天预约接访的是一位老奶奶。两名联系法官热情地迎了上去。

  从祖上留下的老房子说起,那面墙……老奶奶说得很细碎,邻里间的纠纷似乎扯不断、理还乱。但两位法官不仅细细听了,还去实地认真查看,事情如何解决还未有结果,但老奶奶的情绪平缓了许多。

  这类婆婆妈妈般的“小”事,在工作站总是不断。陈洁笑着说:“小事情有时纠缠好几年都没解决,事情虽小,但对当事人可能是大事。”

  去年8月,葭沚工作站接到一起因过继产生的财产继承纠纷。何某夫妇育有三个儿子,小儿子年仅19岁时过世。按照当地风俗,家人就将大儿子的长子过继给已故的小儿子,由其继承当时的遗产。后来,遗留的1亩多山地被政府征用,分得2万多元补偿款。对于补偿款的分配,其他兄弟颇有微词,都想从中分得一杯羹。

  案情很简单,单就法律关系来说,所谓的“过继”根本没形成养子女和养父母关系,不能享有继承权。但从农村习俗来说,大儿子的长子应该全额继承。

  法官说法理,联络员说情理,两相结合,当天调解此案,由二老继承5000元,余款均由大儿子的长子继承。其他兄弟再无异议。

  “依法调解、依法办案,也要灵活运用,充分考虑当地的风俗习惯。”做了30年综治工作的葭沚工作站联络员徐浪青深有体会。

  该站成立以来,平均每周都接到2至3起案件,分家析产、相邻纠纷等,简单的、复杂的,当地民众都将街道调解当成第一选择,联系法官上门释法说理。“法官从法律规定上阐明事情的处理依据,以法服人,当事人往往就会权衡利弊,作出更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截至目前,椒江法院工作站共诉前引导调解各类案件168件,办理司法确认4件,立案调解化解各类纠纷685件,协助街道合力化解易激化纠纷40起,有效实现了案件的诉前分流。

  ■介入群体事件,“和时间赛跑,我们赢了”

  2012年7月3日,白云街道工作站成立后的第5天。辖区一知名电器公司因资金链断裂,老板突然避债外逃、人间“蒸发”。一时间,二、三十名员工到市政府上访讨薪,一百多名员工聚集厂区要求企业负责人出面处理,场面陷入混乱。过激的情绪、紧张的气氛,因相互传导,一时火爆到失控。

  因驻扎街道,联系法官一得知消息,马上和审判执行联络员一边分头赶至现场,一边通知法院工作站办公室,准备联合行动。

  处理这类老板跑路引发的上访讨薪群体性事件,法院颇有经验。为避免事态扩大,兼任立案庭庭长的工作站办公室主任谭阳一接到电话,马上从立案庭抽调十多个法官,成立了联合行动组,提前介入,积极与白云街道、区政府劳动监察大队、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沟通协调,确定方案:第一步稳定控制局面,第二步通过财产保全控制公司资产,第三步核对员工工资,第四步先由区政府和街道垫资发放员工工资。

  方案一经确定,法官们就开始三天两夜地“连轴转”。一边冻结公司账户,就地查封公司内的生产工具、原料、成品、半成品、房产和土地使用权;一边核实员工工资数、起草调解笔录、调解书,开始繁琐的诉前各项准备工作。

  谭阳说:“该公司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先后提供了三份不同的工资报表,每提供一次工资报表,我们就得重新核对、重新拟定调解书。”

  经过三天的辛苦努力,159名员工全部顺利领到了工资,共计105万余元,大家笑逐颜开。

  “讨薪员工一句很简单的谢谢,换回我们一身轻松!”联系法官周定芳经办此类案件最多,时时被感动。

  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受经济寒潮的影响,椒江的一些中小微企业因资金链断裂频频引发员工讨薪等群体性事件,极大限度地考验着法院的工作能力。“工作站的成立,无疑使驻站法官获得了信息源,信息一路畅通,便于法院提前介入群体性事件,甚至于在苗头萌芽阶段,我们都可能掌控,在时间上我们赢了。”谭阳说。

  工作站在各镇街道扎根后,当事人可以不上法院,就近选择工作站直面法官、表明诉求。法官在接到讯息后,第一时间迅速联动,就地办案、就地化解,为群体性案件即立即审即结提供全程无障碍服务。

  据悉,截至目前,工作站共化解14批企业欠薪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成功帮助685名员工追回劳动报酬,共计631万,无一起上访、信访。

  日前,椒江法院立足府院联动总结经验,推进区政府出台了《欠薪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完善深化了“风险预防——应急预案——联动处置”的工作机制。

  街道工作站:架设起“准法庭”

  每年椒江两会,代表委员们呼声最高的,就是在偏远镇街道设立法庭。椒江目前仅设有一个椒北法庭,而大陈岛等偏远群众因路途较远,觉得当地没有法庭不方便。“基于这种考虑,我们才决定设立工作站,让它发挥‘准法庭’的功能。”椒江法院院长李伟兴说。

大陈岛,距离椒江城区29海里。岛上民风淳朴,民事纠纷发生较少,一旦发生,当地综治办调解不了,要诉至法院就是件麻烦事,光坐船就得两三个小时。

  现在好了,工作站的法官上岛服务。

  去年9月,岛上住着六兄妹,近70岁的大哥照顾智障兄弟长达20年后,转由二哥照顾,可二哥仅照顾了两个多月就因一时厌烦而打了智障兄弟,引起其他兄妹不满,遂将二哥告上法院。

  大陈工作站的郭虹霞法官接到该纠纷后,马上联系了处理家庭纠纷经验丰富的民一庭副庭长王秀云,立即坐船赶赴大陈岛。

  召集五兄妹,在大陈镇会议室开展调解。听取了双方的陈述,其他四兄妹主要对二哥打人一事愤愤难平,“你无论如何都不应该下手去打人。”

  在法官的调解下,二哥也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对于智障兄弟所花的900元医药费,二哥愧疚地拿出1500元,表示愿意再补偿营养费。现场气氛一下和解。一个小时不到,一家六兄妹的同胞之情,便得以重续。

  法官还了解到,双方都担心智障兄弟生活起居照顾落实的问题。于是,法官们会同综治办,联系区残联,了解到智障人士达到一级以上伤残标准,就可以免费送政府托老机构生活。大家都同意等鉴定机构出具鉴定结果再商议。

  “清官难断家务事。这种扶养案子在农村发生较多,当事人诉到法院也都是万不得已。通过工作站的平台,开展巡回审判、就地调解,尽可能地保护双方的感情,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教育、宣传、震慑的作用。”王秀云说,工作站每次巡回审判,都组织当地村民旁听庭审。

  在葭沚工作站,记者细细翻阅《工作站周记簿》,《工作站工作登记簿》,里面密密麻麻记录了30多起案件的调处情况,字里行间凝聚着法官和审判执行联络员的辛劳。

  “以前遇到法律难题,都要电话咨询法官,现在法官当面就把法律问题解答了,对当事人很有威慑力,有助于调解成功。”徐浪青说。

  另一边,陈洁也在窃喜:“审判执行联络员既熟悉当地风俗,又巧言善辩,我们法官在调解中也向他们偷师学习了一把。”

  相互赞许间,似乎达成一种默契,法理交融的调解组合拳“hold”住了……

  精通法律的法官依托工作站接了地气,与熟悉当地民风、民情的审判执行联络员结合,取长补短,互学互助,将审判执行联络员的“群众基础”、“民间智慧”、“调解艺术”引入司法,和法官的专业知识优势互补,更加广泛地解决了社会的矛盾纠纷。

  陈洁每天到工作站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书架,工作站手册、诉讼指南缺了都要随时补上。

  平日里,来法律咨询的当事人络绎不绝,法官每天要接待好几拨群众。除了办公时间,法官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码上墙公开,便于他们随时咨询。一有时间,工作站法官还到企业、村居实地走访,积极收集反馈矛盾纠纷信息以便及早化解。

  目前,工作站共为53起案件的当事人提供了法律咨询,到偏远地区开展主题宣传4次,发放法律宣传资料800余份,接受群众现场法律解答60余次。(余建华 孟焕良 阮莹)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浙江温州楼市“高台跳水”
·浙江:严管让“中国式过马路”改观
·浙江天台:和合文化孕育多样化法庭
·浙江宁波商业广场设消防工作站
·浙江义乌:加强普法宣传让境外人员知法守法
·浙江建德破获首起省级毒品目标案件

·浙江建德破获首起省级毒品目标案件
·浙江宁波司法建议促外贸行业发展
·浙江连续破获三起部督毒品案件
·浙江永嘉:听取犯罪嫌疑人意见主动取证避免一起错案
·浙江奉化陪审员 真跑真审真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