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浙江

浙江:严管让“中国式过马路”改观

2013-03-25 09:03:5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 “中国式过马路”,从去年开始就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今年3月1日起,浙江省宣布对8类交通违法行为严管严惩,3月21日,浙江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向媒体通报: “从3月1日实施严管以来,浙江全省已处罚各类交通违法行为近11万起,其中查处行人闯红灯行为8283起,过马路不走斑马线1622起。”这一数据远远超过了机动车闯红灯的6757起。

    不少人提出:空前严管能终结“中国式过马路”吗?在强大的社会“惯性”面前,怎样才能进一步完善各方措施、与严管政策相结合,让 “中国式过马路”彻底改观?

    行人只要闯红灯便被处以五元至20元罚款

    据浙江公安交管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浙江全省交通事故致死的5000多人中,因车辆、行人闯红灯导致118人命丧车轮下,行人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导致180人死亡。

    根据此次严管的要求,行人只要被交警现场查到有闯红灯行为便会被处以5元至20元罚款。 “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会以教育为主。鉴于 ‘中国式过马路’的存在,我们可能对带头闯红灯的人进行处罚。”浙江省公安厅交管局一位负责人表示, “闯红灯处罚只是一种手段,最终是希望通过严管使大家形成文明过马路的氛围,就像斑马线前礼让行人一样形成社会道德体系。”

    记者这两天在杭州街头注意到,在杭州一些有交警现场管理的地方,行人交通违法的现象明显减少,大多数人都能自觉在路边等候红绿灯有序通行。可是在一些无人管理的路口,行人随意穿行马路的情况仍屡见不鲜。

    处理一起路人违法有时要耗费十几分钟

    “我有急事!”“我没有注意到红灯!”“我是第一次来杭州!”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绝大多数的行人违法后在接受处罚时都会找出各种借口推脱,就是不愿意缴纳罚款。在杭州环城北路和湖墅路的交叉口,一名身穿黑衣的男子在闯红灯后被现场执法的孔警官拦住。说是有急事的他却迟迟不愿缴纳10元罚款,过了十几分钟,眼看围观者越来越多,黑衣男子才无奈地接受处罚。

    “我们在对行人违法进行罚款处罚时,大多数人还是能接受的,但也有不少人会找借口推诿,要求免予处罚,耗费了大量时间。” “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杭州交警蒋定军告诉记者,“对于这些人,我会耐心劝说,机动车和行人都是交通参与者,各有各的路权,我们对机动车违法要严格执法,对行人违法也同样要严格,这样才公平。”

    有网民表示,“中国式过马路”不能简单地说是个人素质问题,而应该是一个习惯问题,除了处罚外,还需要加大宣传。还有人认为,“中国式过马路”这种现象背后,其实是不少人的法不责众的心理,建议相关部门亦应加强对老百姓的法制宣传,使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深入人心,营造和谐交通的良好氛围。

    不少市民提出了对行人交通违法的处罚建议,有人呼吁 “把闯红灯行为跟信用、养老挂钩,特别是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还有人建议 “抓住闯红灯者,参加交通培训一天,不得缺席,之后再协助指挥交通一天”。

    交通设施亦应科学设置避免“被闯红灯”

    随着对行人交通违法处罚的增多,不少市民表示,行人闯红灯的确不应该,是该处罚。但是,这要建立在信号灯系统配时合理的情况下,许多时候,行人闯红灯也是因为红绿灯的配时不合理而被动地闯红灯。

    平海路中河路口是杭州市中心比较繁忙的一个路口。记者发现,这个路口的绿灯的时长只有18秒,而要穿过的路口大约有30米。在步行速度正常的情况下,通过到达马路三分之二的位置时,红灯已经亮起。行走速度稍慢的老人和小孩根本无法及时通过。

    类似这样的路口,杭州市区内还有不少。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负责人表示,目前交管部门正在向社会征集这类地点,及时采取信号灯调整措施,避免市民“被闯红灯”。同时,交管部门还将和城建部门合作,尽量在人流量大的路口设置天桥、地道等设施,避免人车混行,最大限度地保证行人出行的安全。(记者 方列 周竟)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治理“中国式过马路”不能“软执法”
·“中国式过马路”多成习惯 交警执法遭遇不理解
·浙江:持续整治“中国式过马路”
·浙江将“中国式过马路”列为严重交通违法
·浙江20天处罚8000多起“中国式过马路”
·浙江:治理拥堵 明天起严管“中国式”过马路

·浙江:治理拥堵 明天起严管“中国式”过马路
·北京:近期严查“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一些城市大力整治“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 根源在哪里
·蹲点调查“中国式过马路”根源
·[视频]公安部拟建诚信系统 堵“中国式过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