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后“顺风车”将成为常态化,“顺风车”车主和乘客可实名注册,记录公益里程。顺风车发起人、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永表示,相关部门正在探讨有偿拼车可行性,包括标准制定、鼓励措施等内容(3月20日《北京晨报》)。
“顺风车”是指搭便车、顺路车、拼车的意思。搭乘顺风车之所以比公交、出租车更受人欢迎,在于它的便宜与实行“一人一位制”,合理利用私家车的剩余空位,弥补出租车一次载客量不足的缺点。车主得益,乘客受益,是顺风车出行方式的最大优势所在。
2012年1月10日,王永联合邓飞、赵普、郎永淳、陈伟鸿五位公益人士在新浪微博发起的“春节回家顺风车”活动,倡议大家开顺风车搭载同路的老乡一起回家,缓解春运困难,被称作一群人的公益。参与活动的微博网友超过18000人,500余车主帮助约1000余名乘客免费回家过年或返城工作。
目前,“顺风车”成为了一种常态化的公益行动,被称之为一个社会的公益行动。其主要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以北京地区上下班车主之间互搭顺风车为主的初级阶段;以全国主要城市上下班不限方式搭乘顺风车的过渡阶段;以及不限地区、不限时间、不限方式搭乘顺风车的成熟阶段。
让“顺风车”成为公益行动,好!首先,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出行的方便。如果你一个人驾车出行,只要条件许可,就可以搭载别人一段,这样就能给更多的人提供一些帮助。其次,能缓解交通拥堵。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如果人人都能让自己的空车成为顺路车,那么就能大大减少公路上的车流量,从而更好地缓解交通拥堵,节约更多的时间。再次,更有利于环保。出行的车辆少了,排出的尾气、废气就会大大减少,那么就能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当然,要让这一行动真正成为一项公益行动,还需要做好更多的工作,比如鼓励搭乘双方自愿分摊成本,“不应认为收钱就是非法营业”。对车主也应有鼓励措施,比如,对满载的“顺风车”减免高速通行费,优先使用公交车道,不受尾号限行的限制和减免车船税等优惠政策。只有这样,才能让这项行动成为真正的公益行动。(田治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