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法治建设

网络监管存真空 无法可依成监管最大难点

2013-03-22 14:19:5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上海法治报 

    “网络水军”神出鬼没,刷票、刷点击量、引发网络虚假热点、发布广告等无处不在;如今,微博俨然成为一种新型广告发布平台,不少加 “V”的名人微博,转发一条广告明码标价,一条仅有100多个字的软广告从3000元到上万元不等,但是对于这些广告中所述产品的质量,却是真假难辨。

    日前,上海市工商局发布公告称,即日起至5月底,市工商局将加大力度,监管电影插片、 “网络水军”、微博营销、竞价排名等新型广告,并将于6月上旬,集中曝光查处一批典型案例,对广告违法行为形成威慑,提高集中执法行动的效果。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对上述问题的监管处于无法可依的真空时段。对此,有法律专家表示,治理前提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建立 “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日前,长宁工商建立的互联网监管平台走出了对 “网络水军”监管的第一步。

    打击行动

    网络水军、微博营销纳入监管

    全国 “扫黄打非”办公室3月5日发出通知,从3月上旬至5月底,在全国开展网络淫秽色情信息专项治理 “净网”行动,重点整治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平台、在线视频播放软件、网络资源下载工具、网游广告中含有淫秽色情内容的信息等,直指网络不法利益链。

    随后,上海市工商局也在官方网站发布公告称,即日起至5月底,上海市工商局开展集中执法行动,重点查处本市综合门户网站、视频网站和电子商务网站等发布的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房地产、教育培训虚假广告及非法涉性产品广告、低俗不良广告,加大力度监管电影插片、网络水军、微博营销、竞价排名等新型广告。并将于6月上旬,集中曝光查处一批典型案例,对违法行为形成威慑,提高集中执法行动的效果。

    此公告一出,立刻赢得网友的认同,有网友指出,“网络水军”和微博虚假广告左右网民的视听,让网络上充满了欺骗和不真实信息,已经到了不得不 “打”的地步。但是也有网友担心这次集中执法行动只是有关部门的一次 “即兴之作”,而且打击的效果也未必有宣传得那么好。

    记者从市工商局获悉,目前该局已经将执法检查的有关内容通知到了各个区县分局,尚未有查处情况反馈上来。

    记者调查

    “钻石皇冠”刷出来

    许多网友在淘宝网、京东商城、大众点评网等网站上购买物品或团购商品时,会先看网友们对商品的评价,如果好评多就直接拍板买下,如果有差评则会考虑换店家。

    不知道网友是否注意过,有些好评是有 “固定模式”的,如产品的质量很好,很耐用,店家很好,下次再来买等等,而且这类好评多是长篇累牍型的。

    李女士有多年淘宝开店的经验,她向记者透露了冲冠的 “秘诀”:开网店靠信誉,可以大量出售1元或者几角的物品,顾客收到货后,对每个商品都要给出评价, “一般因为价格便宜,顾客也不会给不良评价”。另外,她介绍说,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暴买”,一夜能刷出几颗钻石,甚至能刷出皇冠, “网上做生意,注重的就是 ‘钻石皇冠’,顾客很认这些, ‘钻石皇冠’等级越高,生意就会越好。”

    李女士还告诉记者,有些店铺确实是靠良好的服务和商品的质量获得的信誉,但有些商家的 “钻石皇冠”却是 “刷”来的。有人同时注册两家店铺,通过互买商品,线下交易,制造巨大销售业绩的假象。还有些网店会雇大量 “网络水军”灌水,通过购买虚拟货币交易和购买超低价商品的方法,欺骗网络交易平台,取得留言身份,一味叫好。

    半套房子 “转”出来

    近年来,微博营销战术愈演愈烈。有的名人微博拥有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粉丝,他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只需要动动手指,点下 “转发”,就可以轻松日进斗金。

    一位通过微博广告 “发家致富”的 “加V”沪上知名人士表示,一条诸如某某饭店 “饭菜可口、物美价廉”的软文广告转发一下开价就要6000元,即便是朋友关系,也不能低于3000元。而如果是纯广告,价格还要高得多。他坦言,自己做微博广告一年多时间以来,已经凑出了半套房子的房款。

    这位知名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只要有点名气的微博都或多或少地在从事着广告业务,有很多时候根本不需要自己宣传,自然会有 “客户”找上门来主动开价。在 “客户”看来,将广告费花在有名气的微博上,不仅成本要低很多,而且收效要远远高于投放在报纸、杂质和电视等传统媒介上。

    “但并不是什么广告都可以转发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对于那些有损自己形象的低俗广告,我是绝不发的,即使给再多的钱也不会转发。”上述知名人士称,而且一般知名微博都懂得对于广告要适度,毕竟维持粉丝不容易,如果广告多了,不少粉丝就会取消关注。

    微博广告难辨真假

    许多微博网友可能都遇到过微博中的广告,这些广告有的是卖衣服,有的是卖减肥食品,甚至还有卖即将过期的可乐……总之五花八门。那么这些商品都像微博中描述的那样真实吗?

    日前,有媒体记者亲自购买了一件微博转发的商品,结果在多家正品专卖店都得到了 “假货”的反馈信息。

    报道称,记者所购商品的信息来源于一个名为 “实用小百科”的微博账号,其已经拥有370多万粉丝。 3月15日,该微博转发了一条某知名品牌板鞋的团购促销微博,来自账号“聚划算时尚潮流”, “原价620元的板鞋,三折售卖,现价只要166元,附专柜小票,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网店客服人员甚至承诺,货是正品。而该品牌官网同款板鞋的报价为686元。

    等板鞋寄到后,该记者走访了4家该品牌的专卖店。查看了鞋的质量、包装和条形码后, 3家专卖店店员明确表示网店售卖的鞋是假货;一家店员表示,鞋看起来与正品不太一样,但不能确定真假。不过,他们不能出具正规的验货证明。有业内人士称,对不在本店销售的产品,专卖店没有验证真伪的义务。

    而市民郭女士日前也通过腾讯微博上的一条微博促销信息,用按正品一折的价格购买了一套 “床上用品四件套”,只花了60元。然而货到之后才发现,布料质量与微博宣传中相差甚远,不仅布料薄,而且洗一次之后颜色就掉的差不多了, “根本就是残次品”。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北京市政协建议加强网络监管 建议扩大网评员队伍
·打造完整的现代化网络监管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