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外街道的信访办来了一批“小主任”,他们是刚出校门的工作“新手”。34名年轻干部入职的第一站,就是到街道信访办挂职,天天和群众泡在一起,听民声,解民忧。
“大学毕业生来到街道,虽然学历高,但说的是学校里说的话。老百姓听不懂、也不愿意听。”永外街道高永学书记告诉记者。
“从前大学生毕业分到各科室后,只是熟悉业务知识,但是和群众总是隔着一层,缺少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街道自去年下半年起,要求机关年轻干部下到信访办挂职,34名年轻干部轮班来信访办,接待上访群众,听百姓诉求,了解基层情况,协助解决问题。
蔡博卡入职才半年,还没过实习期,刚到信访办值班,就接到一封投诉信:由于地铁施工临时占了安乐林公园,老百姓的文化活动没了地方。
“接到信我就立马给社区打电话,才知道,现在居民只能在街边下棋,连个踏实遛弯儿的地方都没有,意见特别大。”蔡博卡把当天了解到的情况做了一个详细的记录,报了上去。
经过了解,安乐林社区现在已经不具备再建娱乐场所的条件。社区没空间,公园又被占,怎么办?“以前只知道工作要从丰富文化活动的种类做起,没想到真正到基层文化活动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困难。”
最后,经过和周边社区的反复协调,街道在扩建桃杨路、松林里、永铁苑等周边社区办公用地时,特意多预留了两间办公室,供老百姓使用。
事情有了解决方法,蔡博卡总算松了口气。刚走出校门的蔡博卡对基层工作还不甚了解,和居民打交道也缺乏经验,每个月在信访办的值班都让她收获颇丰。
永外街道在发展过程中许多问题错综复杂,“在信访办呆一天,面对面倾听老百姓想要什么,了解的情况远比坐一天办公室快得多。”
来信访办挂职的年轻干部们上岗前由信访办的科长教给大家和群众沟通的技巧。平常值班,信访办的同事也在旁边,遇到障碍就来帮忙。
蔡博卡一边填写反馈表一边告诉记者:“我还要写到反馈表里,向写信的群众回馈。不能把事情报上去就完了。”
将信访的“首问责任制”和年轻干部的培养结合起来,是今年永外街道的一个创举。要求年轻干部在信访办,不仅仅当一个通讯员,把群众指到相应科室去。还要陪着上访人一同办理,碰到问题,一起解决,还要对结果进行追踪。街道组织部将干部在信访办的工作也纳入年终考核。
通过对各种信访事件的跟踪办理,年轻干部不仅更清楚自己的工作如何做,还了解了其他科室的工作怎么做。“前不久,接待了一位办理准生证的居民。之后,我就对群众容易忽视的环节特别清楚,下次再有相同情况,就更有针对性了。”蔡博卡说。
年轻干部到信访办挂职,和群众面对面的交流,直接地了解群众的诉求。从老百姓不入耳、不入心,到化解矛盾、得到满意的结果。这第一课里,讲述的是如何与老百姓心贴心。
短评
面对面才能心贴心
高 健
让刚走出校门的年轻干部到信访办挂职锻炼,是永外街道的创新之举。
信访办是一个特别的地方,特别之处就在于那里是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最集中的所在。年轻干部到信访办挂职锻炼,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与群众面对面,直接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疾苦,增强对群众的感情和对群众工作的责任意识。
刚出校门的年轻干部,有知识有理想有热情,但他们往往缺少对社情民意的深入了解和认识。到信访办这样的基层与群众面对面地接触,补上社情民意这一课,对于他们将来走上岗位后,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无疑大有裨益,对于培养他们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无疑大有裨益,这也应该成为培养年轻干部的一门必修课。
和老百姓面对面才能心贴心,心贴心才能处处为群众着想。年轻干部从基层做起,多听一听群众的难处,多想一想百姓的感受,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就会为牢固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打下坚实的基础。(记者 高健 通讯员 徐光晔 辛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