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浙江

浙江第一监狱:心理咨询抚平不安的心灵

2013-03-21 13:54:3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浙江法制报 

    “做服刑人员的思想工作,心理咨询师往往只要几句简单的话语就能解开心结。”在监狱采访中,记者经常听到这样的话。

    据了解,服刑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而心理矫治既是缓解服刑人员情绪的“减压阀”,也是促进服刑人员改过自新的一剂良方。

    高墙内的心语热线

    在浙江省第一监狱的心理咨询热线室里,15名女警头戴耳麦端坐在装有摄像头的电脑前,通过监狱局域网的“心语热线”视频栏目,与服刑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网络那端的心理康复中心,服刑人员通过申请预约,在温馨的心理咨询网络室内谈吐心事。

    “15名从事视频交流工作的女警,均是从各科室选调的优秀警员,而且都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从婚姻家庭到人际关系,凡是服刑人员愿意和我们交流的,我们都会热情地给予解答。”心理康复中心主任姜丽萍说。

    “根据监狱规定,女警是不允许直接与服刑人员面对面交流的,所以过去开展心理咨询的多是男民警,但由于他们既是监狱心理咨询员又是管教民警,很多服刑人员不敢袒露心声。所以,我们监狱率先推出了网络视频系统,利用女性温柔、细腻的情感特点,让他们说出心里话。”姜丽萍解释说。

    “抑郁、冲动、敌对等情绪是服刑人员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姜丽萍说,从自由的社会进入封闭的监狱后,服刑人员由于身处高墙,往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落差和思想包袱,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暴躁等心理反应,心理矫治关系到服刑人员的身心健康和监狱的安全稳定。

    每年近2万名“大墙人”参加咨询

    “与社会人群相比,服刑人员更希望受到别人尊重和关心,所以从服刑人员的心理需求出发来进行心理矫治,很多时候比批评、惩戒措施更有效。”省女子监狱心理咨询师曾玲认为。 曾玲说,5年前,省女子监狱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后,

    电话咨询一直很火爆。

    “虽然心理问题也可向家人倾诉,但难免会让他们担心牵挂,结果反而给自己平添新的烦恼。”女服刑人员杜凤娟(化名)去年入狱后,由于担心老公有外遇,内心一直很纠结。在曾玲的一番心理疏导后,她觉得“很多话都说到心坎上了,内心也觉得这种无谓的担忧徒劳无益。”曾玲还给她布置了“课后作业”:列出自己10条优点。“这是针对有忧郁心理的咨询者对症下药,让她们摆脱心结,重新找回自己的幸福和美丽。”曾玲解释道。

    类似有杜凤娟这种心理问题的服刑人员很多,有的担心被父母、妻子遗弃,有的担心出狱后无法面对生活,还有的担心家庭出现变故……他们大多数不愿写信告诉亲朋好友,更多人选择向心理咨询师求助。

    “随着心理知识宣传的普及,心理咨询工作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更多服刑人员在心理矫治工作中解开了心结,重新找到了生活信念,在教育改造中发生了可喜变化。”省监狱管理局教育改造处处长李光照介绍说,每年全省监狱服刑人员累计参加心理咨询人数近2万余次,接受心理治疗达到3千余人次。

    改变从“心”开始

    乔司监狱心理咨询师程春贵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他一直提倡对服刑人员的帮教要从“心”开始。他解释说,“环境突变会影响人的思维,进而影响到人的行为,容易出现焦躁、烦闷、爱钻牛角尖等不良表现,很多时候服刑人员往往并不是刻意不服管,更多的是心理问题,只是他们不懂得如何排解。”在他看来,传统“关禁闭”的做法并不科学,心理矫治才是标本兼治的良方。

    因抢劫罪入监的老费(化名)一直觉得自己的案子判得不公,入狱后不安心改造,顶撞管教民警,还多次与其他服刑人员发生争执。分管民警普遍反映:老费脾气火爆,恶习难改,难以帮教。

    程春贵通过分析老费的表现后认为,他具有冲动型人格障碍,并伴有精神抑郁症状。“针对他的病情,我首先认真倾听,对他表示理解和关注;其次找来相关法律条文,让他自己对照分析;另外还对他进行放松训练疗法,教会他在痛苦、郁闷时让自己放松的技巧……”程春贵说,通过5次心理干预,他与老费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最终在心理矫治中逐渐让他走上了积极改造之路。

    “心理咨询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只是凭一张嘴说说就行了,里面也是有技巧的,服刑人员需要的是平等交流,我们工作的重点是分析原因,给他们充分倾诉的机会,并逐步引导他们解开心结,走出心理障碍,重新找回希望和信心。”姜丽萍说。

    心理工作在不断创新中发展

    省立同德医院心理学教授徐方忠说:“服刑人员属于心理问题高发人群,他们大多数是因为性格偏激、思想固执、心理畸形等原因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再加上入狱后的自由限制,所以,他的心理疾病会更难矫治。”在他看来,监狱心理咨询师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矫治,往往比一般人群要多花费数倍的心血。

    省监狱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我省监狱系统致力于加强心理矫治建设,不但各地监狱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而且全部持证上岗,心理咨询师队伍也在不断扩大,达到民警总数的20.22%,已经初步建立了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三级网络。

    此外,我省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规范化建设也在不断推进,第一监狱、省乔司监狱、十里坪监狱、第二监狱、第三监狱、女子监狱、金华监狱和长湖监狱先后通过省局验收。按照规划,省属其他单位的规范化建设工作也将在今年完成。

    据了解,我省监狱在大力开展心理矫治工作的同时,也积极探索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工作的创新手段,学术研究硕果累累。其中,创刊发行的《心理导刊》杂志已创办了11年,累计发行128期67万余册,导刊中的“心理科学知识”、“心情故事”、“民警信箱”等栏目,成为服刑人员解疑释惑的良师益友;此外,每年全省还定期举办“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论坛,先后整理出版了《心理矫治个案集》、《大墙内心理问题探秘》、《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治案例》等一批理论书籍,取得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近年来,我省监狱大力推进心理矫治在服刑人员改造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落实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及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各地监狱还创造性地将监区文化作为心理矫治工作的手段,让服刑人员在轻松活泼的体育运动、文艺表演、健康心理文化推广的过程中,宣泄不良情绪、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调适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改造质量。

    “开展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工作,是贯彻‘首要标准’、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省监狱心理矫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李光照说,绝大多数服刑人员掌握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自我心理调适,增强了心理咨询的主动性,形成了有利于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的良好改造氛围,同时也提升了监狱工作现代化、科学化水平。(记者 张国亭 通讯员 邓嘉康 洪小明)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上海首个少年审判心理咨询室在浦东新区法院建成
·山东德州:监狱有了心理咨询协会
·辽宁千余监狱警察成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