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四化五警’形成良性循环”
记者专访东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严小康
记者:当初“四化五警”的思路是怎样提出的?
严小康:2008年,苏州进行了以防范为主的警务改革。我们借鉴了“苏州模式”,充分考虑了东莞的实际,找出了自己的一条路子。
跟苏州不同,东莞必须保持“相对平安”,我们稳扎稳打,首先做好南城等试点,并控制案件不反弹,再通过经验推广,逐步进行改革。
记者:这些试点是怎么选择的?
严小康:“四化五警”涵盖了方方面面,终极目标是要建成立体式防控机制。
我们的想法是推出一个系统,民警调查、取证、书写文书……都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完成。当时,万江分局主动承担了这个课题,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做出了“执法办案格式化”系统。去年6月开始在全市推广,一推广到基层,民警果然都非常喜欢。
部署了“四化五警”任务后,分局长就会想:能在哪些方面突破,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按照轻重缓急来安排工作。我们再通过试点,逐步向全市推广,让大家知道“四化五警”不是玩虚的,是实实在在的,并且让它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记者:对于推行警务改革,有充足的警力是非常重要的。能谈谈东莞关于警力下沉的设想吗?
严小康:以前,不少警力都在机关里,再加上注重打击,基层防范没有警力兼顾。所以,我们改革第一步就是把机关的一些管理服务类的业务前移到警务区去,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再梳理专业队伍,让破案的专门破案,于是我们设立了办案中队,再根据地方的案件数量,配备办案队伍的警力,其他人全部到路面上去。这样,就精简出不少警力来。
对比以前,把特警前移到片区去,能够节约30分钟的出警时间。另外,特警还可以培训当地巡防队伍,也可以参与节假日的巡防。我们还要将技术保障前移到基层去。比如刑侦、技侦、网监人员,将他们派驻到片区去,为分局服务,减少办案流程。
接下来,我们还要出台规定,市局机关35岁以下、从未下过基层的、副科级以下的民警,每年抽调100人到警务社区里去“接地气”,锻炼1年时间,这样既可以解决基层警力问题,也可以解决机关民警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问题。目前,大概有600人符合到基层锻炼的条件。
以后每年招收的新警、部队转业的人员,一律都要安排到基层去,这要成为一条铁的纪律。
东莞市委市政府也非常重视公安工作,同意我们把村级治安联防队员集中起来,由市政两级财政供养,归公安部门掌握使用。这样,我们就一下子多了将近3万名治安力量。
再加上我们将要招聘的3000多名聘员,还有派驻企业的保安员等等,把这支庞大的队伍用好了,立体化防控体系就可以搭建了。
记者:“四化五警”实际推行的效果如何呢?
严小康:举个例子吧,前几天,我们在麻涌推广了大盛村的经验。像大盛村这样不是很发达的地方,自去年6月实施“四化五警”以来,村一级的财政收入就增加了将近1000万元。这是因为通过整治,大盛村治安变好了,骨干企业留下了,又形成了良性循环,很多企业都安心到当地投资了。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记者 李喆通讯员 陈健鹏 李海峰 何国晋)
·广东东莞市民可以口头申请法援
·东莞将用“专业调解” 为消费者维权
·广东东莞一张欠条两种说法法官明辨巧断疑案
·广东东莞女子特警队:谁说女子不如男
·广东东莞边检为空巢老人送爱心
·广东东莞整治火灾隐患单位5423家
·广东东莞整治火灾隐患单位5423家
·广东东莞二院半月执结一宗执行案
·广东东莞一院 推出5部法治微电影
·广东东莞:服务社会细胞的法治微力量
·广东东莞:创新社会管理 推动“和谐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