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午,缅甸芒秀村村民岩某家的小猪越过国境线,来到中国云南瑞丽市银井村喊某家的西瓜地,一阵乱吃乱踩后,喊某家的一亩多地的西瓜全部遭了殃。
看着自家的西瓜被糟蹋,喊某要岩某赔钱,不然就扣下猪作为赔偿。岩某不愿意,双方开始争执不休。
接到报警后,瑞丽公安边防大队姐相边防派出所民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与缅方取得联系,经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协议:由岩某赔偿人民币1200元,作为猪践踏西瓜地的补偿,事情得以圆满解决。
2010年,瑞丽公安边防大队姐相边防派出所在实行爱民固边战略中创新建立了 “边境边民联合调解机制”,三年来,姐相边境边民调解委员会共调解边境边民矛盾纠纷200余件,成功率达99%,边境边民纠纷呈逐年下降趋势,没有一件因矛盾纠纷调处不当引起群众不满的事件。
“出门即出国,回国即回家”是中缅两国边民最常见的生活写照。
从瑞丽城区出发不到半小时就抵达姐相乡,它与缅甸11个边境村寨接壤,国境线长22.73公里。在这里,中国的瓜藤爬到缅甸竹篱上结瓜,缅甸的母鸡跑到中国居民家里生蛋,两国边民语言相通、习俗相同,同走一条路,共饮一井水。
随着云南桥头堡战略的深入推进,边境贸易红火,边民交往增多,但在边境线上双方边民引发的矛盾纠纷也不断增多。
“姐相乡国境线两侧,两国边民毗邻而居,民俗民风都相同,但中缅两国法律法规存在较大差异,部分缅甸边民对中国法律认识不足,容易引起矛盾纠纷。”姐相边防派出所教导员李江介绍说。
2010年,姐相边防派出所探索实施了“边境边民联合调解机制”。根据此机制建立起来的中缅边民联合调委会,有边防民警,有中缅两国边民代表。为了提高双方边民的法制意识,调解委员会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定期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发放法律知识宣传单,在中缅两国边境村寨培养法制宣传骨干,做到了村村有宣传员,户户有法律“明白人”。
银井村村民金某的女朋友是缅甸芒秀村人,两个年轻人情投意合,却遭到姑娘家人的强烈反对。姑娘一冲动就住到了金某的家里。姑娘的家人遂邀约亲戚朋友十余人来金家“抢人”,还扬言要拆掉金家的房屋,牵走猪和牛,双方剑拔弩张。金某见势不妙,遂拨打了派出所的电话。边防民警立即赶到金某的家里,制止了双方的冲动行为,并请来边民联合调委会的委员一起做姑娘家人的工作。经过调解,姑娘的家人不再阻拦两个年轻人相爱,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类似这样的纠纷在边境线上并不少,由此而引发的磕磕碰碰,涉外纠纷都要找边民调委会调解。在中缅边境的居民眼里,调委会是一个主持公道的组织,它被两国边民形象地称为 “国际法庭”。缅甸芒秀村村民尚散见证了多起中缅边民矛盾纠纷的调解过程,他竖起大拇指告诉记者:“很公平、很公正,边民调委会解决了很多事情。”
·辽宁葫芦岛支队止锚湾边防派出所开展“我陪你过年”活动
·214户“全家福”里都有他 新疆边防派出所民警吾斯曼江印象记
·山东潍坊下营边防派出所推出系列便民措施
·浙江苍南大渔边防派出所向群众集中述职
·福建宁德飞鸾边防派出所“微力量”
·浙江苍南县大渔边防派出所推广电子守夜系统
·浙江苍南县大渔边防派出所推广电子守夜系统
·漳州边防支队东坑边防派出所开展“警营军事日”活动
·广西全力推进全区公安边防派出所基层基础建设
·广西召开公安边防派出所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