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男民警一样,常年执守在大墙内,为监狱事业奉献着青春,在安徽省的20所监狱里,2000余名女警演绎着她们别样的人生。
心灵创作感动服刑人员
安徽白湖监狱管理分局应急防暴科监控指挥中心女警孔晓莉最近成了“名人”,不仅上了电视,还入选“2012安徽心动人物”候选人。
今年38岁的孔晓莉,1997年从警以来,利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先后创作了《让爱穿越高墙》、《拯救》等两部反映监狱题材的纪实小说。
多年的工作经历,让孔晓莉对监狱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每个服刑人员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许多闪光点是值得借鉴的。”孔晓莉说:“有人觉得和服刑人员打交道,接触的都是阴暗面,但事实并非如此。有一次,看到一名服刑人员正在专注地看一本书,那是关于一个罪犯的真情故事,当时我就萌发一个想法,可否通过‘采访’他们,让服刑人员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她的文章反映了我们真实的工作情景,也反映了在押服刑人员的生活状态,读了让人感动不已。”孔晓莉的同事这样评价。而最让孔晓莉自己感动的是,她将一些故事读给服刑人员听时,很多人听着听着就哭了起来。“许多服刑人员主动要求,能否‘让孔警官也采访一下我呀,我想说说我的事情’。”
在同事的鼓励下,孔晓莉开始将自己写的故事整合,26万字的监狱故事《让爱穿越高墙》在去年出版。“作品关注监狱,关注生活,我们看了都很感动。”白湖分局的领导这样评价。
真诚微笑温暖服刑人员
淝河监狱(安徽省监狱总医院)第一监区的主管护师戴忠玲,有着30年警龄,被同事亲切地称为“阿戴”。30年来,“阿戴”怀着对病犯护理工作的热爱,以精湛的技艺,用真诚和微笑,完成了一例例危病重犯的护理工作。
淝河监狱第一监区是男病犯监区,这里的病犯不仅疑难杂症多,而且多数人在入院时就处于病重、病危的状态。严重的病情让服刑人员丧失信心,抗拒改造。面对这样一群身心“俱废”的人,护士长“阿戴”总是面带微笑,用真诚鼓励他们,给予他们改造信心。
2008年夏天,一名甘肃籍病犯王某,因患重病住院后,体质非常差,家人长期无人探望。王某整天精神萎靡,不愿说话,不接受治疗。“阿戴”在一次送药时,他不但拒服,还将药物扔进了垃圾桶,嘴里嚷着:“不要管我,让我死了算了。”“阿戴”从管教民警那里详细了解了王某的情况,她想找到王某颓废的结症。原来,王某是因为亲情缺失,对生活丧失信心。为了改善王某的体质,她自己掏钱买来奶粉等营养品;为了缓解王某的焦躁情绪,她每天定时到监区病房陪他聊天,节日里还送他一些小礼品……真情所至,王某变得主动接受治疗,愿意向民警敞开心扉。王某痊愈后,激动地对戴忠玲说:“是您让我找到了亲人的感觉”。
铁骨柔情为服刑人员维权
1981年,19岁的周荣新踏上了监狱这个特殊的战场。分到监区后,她想方设法帮助女犯安心改造,引领其早日回归。
2003年周荣新摔伤,右脚踝骨粉碎性骨折钉了3枚钢钉,同事们戏称她“钢铁战士”。
“钢铁战士”每天奔波在分监区的监舍,与女犯们促膝谈心,疏导心绪,使她们轻装改造;她通过灵活多样的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女犯释压;创新形式,组织举办“激情广场”、“手语操”等寓教于乐的活动,陶治情操,激发热情;精心组织开展“技能大比武”,让女犯们刑释后能有一技谋生;为了预防女犯出监后再次因为不懂法律而误入歧途,利用“三八”妇女维权周、“11·25”反家暴日、“12·4”法制宣传日等契机,对女犯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她们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几年来在她的帮助下,500余名女犯在婚姻家庭维权中争得了婚姻自由、合法财产、子女抚养等权益。(通讯员尤仁祥 记者李光明)
·广州市监狱创新出监工作与社区矫正无缝对接
·山东监狱规范执法精细管理铸就平安监管
·北京市女子监狱减刑率年均超三成
·北京:监狱帮教服刑人员蒙眼“寻”亲
·广东女子监狱中外籍服刑人员妇女节嘉年华
·安徽监狱女警大墙里演绎别样人生
·安徽监狱女警大墙里演绎别样人生
·广东女子监狱服刑人员欢度三八节
·北京女子监狱给女犯减刑累计3千多起
·为了让她们重绽芬芳——“三八”节前夕记者探访山西省女子监狱
·法律援助走进湖南省女子监狱高墙
·重庆监狱民警开展志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