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把法律知识传播到城市、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哪里有矛盾纠纷他们就去“调解说和”;生活遇到了困难只要一句话就能找到他们——“有困难找司法,司法帮你想办法”。他们工作在县(区)司法局、基层司法所,扎根基层,用他们的一腔热情和辛勤的工作维护着一方的和谐、稳定。他们是可敬、可爱的司法行政工作干警,他们就像这三月里展开的花,默默开放却能遍地留香。
李宏杰:普法宣传——让人人都成为“法律明白人”
提起宝鸡市千阳县司法局局长李宏杰可能大家并不熟悉,可是说起“法律明白人”这一提法,很多人都不会陌生。而李宏杰就是“法律明白人”最早的倡议者。
2005年8月,李宏杰被调任千阳县司法局局长,上任之初,县司法局账面上只有不到2000元,而对外欠账则多达十几万元,局里的办公条件也十分简陋,整个司法局工作没有起色。李宏杰下决心要改变现状,在之后短短的七年时间里,千阳县司法局在他的带领之下,从一个不被看好的部门,发展成有独立的二层办公楼,受群众欢迎的部门,司法局工作更是干的红红火火。近年来,千阳县司法局在全省县(区)司法局整体队伍形象满意度测评中多次位居前列,连续8年被宝鸡市司法局评为先进单位。
普法宣传是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改变以往传统单调的普法形式,李宏杰主持制定了完善的普法宣传规划,形成了“一年一考核一奖励,五年验收大奖励”的考核机制。组建了“法律六进”活动宣讲团和普法维稳工作队,进乡村、走田间、转庙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组织专人将一些常用的法律法规汇编成便携式的法律知识读本,送给外出打工者。在每年县上“两会”期间,他组织专业人员入驻会场,为代表和委员提供法律服务。他还组织退休老干部和文艺工作者编排了小品、话剧等节目,利用节假日在广场和庙会上演出,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今,他所首创的“法律明白人”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验已在三秦大地遍地开花、广为推广。
已近退休年龄的李宏杰干劲超过年轻人,三月他又要带着他的文艺宣传队,走村入户继续他普法宣传的脚步。
费新明:人民调解——“婆婆嘴,蚂蚁腿”,只为当好“和事佬”
说起蓝田辋川,人们自然会联想起唐代诗人王维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名句。辋川——被称为王维诗歌创作后花园的山水宝地如今却因经济价值极高的“白皮松”而再次引起世人瞩目。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老百姓财富的迅速累积又让青山绿水的辋川显出勃勃生机。然而,辋川邻里纠纷却因各种利益的协调多了起来。这不,一个星期天早晨,费新明早早的爬起来,准备去帮朋友搬家,收拾停当正准备出门时,派出所民警郭毅跑来拉着他边走边说:“哥,快跟我走,锡水村出事了。”费新明是蓝田县辋川司法所所长,也是当地有名的“和事佬”,有时候,连派出所出警都会叫上他。
原来该村村民王某因翻新房子担心屋后水渠渗水于是决定把水渠改道,可是邻居李老汉不干了,李老汉平时就十分迷信,认为这样会破坏他家风水。于是便睡到渠里,声称要想动工除非把他也埋了。王某两口子本来因为拆房修建的繁琐事情就已焦头烂额,遇上这事更是生气,扬言说:“你老汉要是再不起来,就躺着,今儿个就权当让你给咱垫桩基了!”双方矛盾越来越激化,于是村民们赶紧拨打了110,这才有了先头的一幕。
来到现场,费新明问明了情况,对老人进行了一番劝说,可是老人根本不听,只是一个劲地叫嚷:“挖土机,来来来,把我埋这儿!”见劝说不行,费新明向郭毅使了个眼色,于是两人也跳到渠里,躺在老人两边。“老叔,我也不劝你了,今儿我弟兄俩陪你,让挖土机把咱一块埋了。”老人被夹在中间,左看看,右看看说:“好我的娃哩,你俩这是干啥呀,你们睡在这儿,划不来么”。费新明赶紧指着郭毅说:“好我的叔哩,你要是真出个事,他是派出所警察肯定脱不了干系,我是司法所长也要负责哩。咱有话先坐起来好好说。”郭毅在一旁扶着老人说:“就是,叔,咱先起来,有事慢慢商量。”两人顺势一左一右将老人拉了起来。
随后经过几个小时耐心的劝说,双方终于和解。看看时间,已是下午四点多了,回来后对朋友费新明除了歉意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在辋川,像这样的邻里纠纷、婚姻纠纷、债务纠纷费新明一年不知道要调解多少起,但是只要他出马,没有说和不了的,费新明凭着他对工作的满腔热情,不怕跑成蚂蚁腿,不怕变成婆婆嘴,用他的实际行动书写着一名人民调解员的平凡之歌。
清姜司法所:社区矫正——倾情工作为了浪子能回头
2012年8月,平常的一天,清姜司法所所长唐虎权刚一上班,就看见司法所门口一个少年满面笑容地向他走来,原来是社区矫正人员小刚(化名),小刚一进门就对唐虎权说:“叔,告诉你个好消息,我考上高中了!”看着孩子阳光、自信大的笑容,唐虎权心里也是乐开了花,赶紧将孩子叫到身边嘘寒问暖。回想起孩子刚来时候的情景,和现在判若两人。
2012年2月也是平常的一天,也是在老唐刚一上班,司法所门口父子俩低垂着头,踟蹰不前。老唐赶紧把他们请进来,一问才知道,小刚是社区矫正人员,今天父亲陪着他来司法所报道。“小刚,多大了?”老唐一边问一边伸手想要拍拍他的肩膀,可是小刚朝墙角退去,紧张的瑟缩这,头也不敢抬。老唐意识到可能是娃看见警服心里有顾虑。于是老唐去隔壁换了衣服这才来再次和小刚交谈。就这样,老唐慢慢和小刚沟通,像父亲一样嘘寒问暖,渐渐地,小刚开始回答问题。之后老唐为小刚联系学校,让他能够继续完成学业,司法所司法助理员杨晓璐像大姐姐一样与小刚聊天,为他辅导功课,就这样,小刚又能过上和其他孩子一样的生活。
杨晓璐说:“看着社区矫正人员从刚来时候的低头不语,到现在的阳光健谈,从自卑到自信,从生活窘迫到衣食无忧,这一切的改变,让我们感到这份工作的神圣意义。也激励了我更好地干好这跟工作。”司法所工作人员通过大量细致地开展亲人式的亲情教育、朋友式的关怀教育、家长式的引导教育、逐渐感化了矫正对象,使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减轻了思想压力,与司法所工作人员以诚相待,平等交流,取得了良好的矫正效果。
新航之家:安置帮教——“一起工作,让大家都能生存”
老孙是宝鸡市诚信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优秀员工、业务骨干。他有丰厚的收入,幸福的家庭,可爱的孩子,然而这样的生活,对过去的他来说只能是梦。
19岁时,为了所谓的哥们义气,老孙因故意伤害被判入狱13年,当刑满释放回到家里的时看着眼睛哭的红肿的老娘,他下定了决心,要好好做人,孝敬老娘。可是在监狱呆了近十年,与社会脱节,很多东西都变了,感觉自己就像是个新生的婴儿,什么都不懂。加上邻居异样的目光,刻意的躲闪和背后的窃窃私语仿佛总是在提醒着他,他和别人不一样。
“刚回来时,为了生存,我卖过菜,三轮车被偷了;卖过煮苞谷,城管说我占道经营,还打了一架;也卖过化妆品、倒过皮鞋……最后好不容易攒了点钱开了个服装店,还正赶上非典,赔得一塌糊涂,只好到二手车交易市场去干中介,可是咱不是正规中介,野路子,说白了就是黑中介,挣的不多有时候还要被罚,真是感觉走投无路了。幸好有了新航之家,在这里我接受了正规的二手车中介培训,通过了考试,现在是凭证上岗,日子也越来越红火。”
2009年7月,宝鸡市陈仓区司法局与宝鸡市诚信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了新航之家安置帮教基地。几年来,这里连续录用了老孙等15名刑释解教人员。在新航之家,刑释解教人员不被排挤、不受歧视,一视同仁,和其他员工一样对待。正如诚信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牟巨伟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力,每个人都有工作的权力,新航之家就是要以“安其身,暖其心,用其长,育其人,正其本”为目标,一起工作,让他们也能生存,实现刑释解教、社区矫正人员新的‘起航’”。
在陕西全省像李宏杰、费新明、唐虎权这样的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工作在司法行政工作一线的干警不计其数,像清姜司法所、宝鸡市陈仓区新航之家这样的基层司法所、各类“新航之家”更是“凡所应建、无所不见”。他们承担着普法宣传、依法治理、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等多项工作,在2012年,陕西省深入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十百千”创建和“三评三查”活动,全年共调处矛盾纠纷158784件,调解成功154220件,成功率达97.1%,防止民转刑案件1197件,防止群体性上访3465件,全省82.6%的乡镇(街道)和84.3%的村居(社区)实现了无矛盾纠纷上交。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正是李宏杰这些常年扎根在司法行政工作基层一线的干警,用他们的辛勤工作,努力推进着“法治中国”、“法治陕西”的进程;用他们的忠诚品格,铸造着一方的和谐稳定。
他们,就是新时代共和国平安的法治脊梁。(成苏宁 周莉 王建军)
·青海省司法行政系统“感受司法公正”社会开放日活动举行
·吴爱英:贯彻两会精神 扎实做好司法行政工作
·四川政法委书记刘玉顺调研德阳司法行政工作
·司法行政系统要闻速览(2013.3.18)
·吉林白城市开通司法行政法律服务平台
·司法行政系统要闻速览(201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