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不下班”的“80后”检察官

2013-03-20 11:14:1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福建长安网 

“不下班”的“80后”检察官

——厦门市翔安区“社区检察官室”小基地作大文章

“检察官,我遇到一些法律问题,想找你请教一下。”3月10日晚8时10分,厦门市翔安新店后村社区的一位村民匆匆来到社区检察室,社区检察官郭有道热情地接待着……每当夜幕降临或是周末节假日,在这里都会有很多村民前来咨询各类法律问题。“驻守”在这里的,是被村民们称为“不下班的检察官”郭有道,而这个“检察官室”,其实就是他的家。

百姓身边的“义工”

后村是翔安区的一个大村,有6000多人,各种法律纠纷比较多,常见的有征地补偿款分配、交通事故、婚姻、农作物买卖合同……小郭是后村人,村民们知道小郭是读法律的,又是检察官,于是许多村民有相关问题,都会来咨询他,郭有道总是尽力解答。渐渐地,他在村里有了很好的口碑。

今年只有32岁的小郭也因为5年来免费为村民提供各种法律咨询,而成了村里的 “活雷锋”,并入选2012年9月份中央文明办举办评选的“中国好人榜”。如今,在后村,如果你说找郭有道,许多人不一定知道,但如果提起社区检察官,村民们便会纷纷响应:“有事找小郭啊,我来给你带路。”小郭在村里俨然已经成为了 “明星”人物。

法律服务延伸乡间邻里

去年3月,翔安区检察院得知这一情况后,在后村设立了全省首个社区检察官室,并在郭有道家屋后挂起了“社区检察官室”的牌匾,从那天起,郭有道成了“不下班的检察官”。

社区检察官室成立之后,为社区居民解答法律疑问成了郭有道的义务和责任,他也变得更加忙碌,经常饭还没吃,咨询的群众就找上门来,一顿饭要吃好几次。

后村社区一70多岁的老太太,5年前孙子溺水身亡,伤心的她就地把孙子埋了,因为没有火化证,孙子的户口注销不了,给其家庭带来诸多不便。这5年来,老太太多方奔走,事情未曾解决。于是,她来到社区检察官室,了解事情的缘由后,郭有道立即向院里汇报,之后与公安机关联系,亲自带着片警调查取证。皇天不负有心人,老太太孙子的户口终于注销,老太太握着郭有道的手一直言谢。

郭有道自被任命为“社区检察官”以来,截至今年2月,共接受法律咨询240件394人次,涉及刑事、离婚、工伤、民间借贷、征地拆迁等纠纷,均引导合理合法解决诉求;参与化解群体性涉检涉访1件、息访息诉19件,促成和解13件等。

小基地也能大作为

社区检察官室成立后,郭有道还主动与社区民警、社区干部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掌握社区维稳动态,充分发挥熟人的便利,协调解决矛盾纠纷,开设“法律夜门诊”,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帮助解决日常各类问题。

在后村曾发生一起摩托车交通事故,原被告对事实都有争议,原告反复打电话到市长热线反映、上访,法院也曾多次调解未果,翔安法院经办法官就打电话找郭有道帮忙。小郭在父亲的带领下,找到了原被告,跟他们推心置腹泡茶聊天,原被告均将他们的疑虑、不解向郭有道诉说,了解了事情的症结之后,郭有道与法官联系,建议调解的策略与方向,最终促成原被告双方握手言和。

“这个小小的社区检察官室已经成为我们村民当中最信任、最可靠、最神圣的一个地方,大家对他都很信任,不管大事小事都找他解决。”村民李大婶说道。

现在,很多后村社区的居民都慕名来到社区检察官室,与检察官聊聊社区以及家中的大小事,社区检察官室也成了搜集社情民意、化解基层矛盾最为直接和高效的窗口。翔安区检察院也将根据巡回检察工作的推进情况,更多地把这种社区检察官的方式通过联系点的形式,更好地把这种服务群众的检察工作理念带到基层。

郭有道对群众满腔热情,他经常说的话就是:“老百姓来找我,是对我的信任,一定要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再苦再累,只要村民满意了,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法制今报记者 福建长安网记者 叶小佑 黄秋云 通讯员 柯少峰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