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先后接待办理了2800余件群众信访,没有发生一起赴省进京上访案件,在她这里,全部做到了案结事了。从检27年来,她以公正廉洁的职业操守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感动着每一个来访者,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 老百姓的贴心人”。她就是港城先锋共产党员、平安日照建设先进个人、日照市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日照市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处处长武海英。
服务民生,为民解忧
民生热线工作接触的都是最基层的群众。解决他们的合理诉求,真心实意为民办事,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是检察干警的职责所在。
2008年6月28日,检察院民生热线开通的第二天,武海英就接到了老人丁某的哭诉电话,原来,在2003年8月,丁某的儿子下岗后,自筹资金搞运输。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致使丁某的儿子身受重伤并瘫痪,高额债务无法偿还,丁某的儿子因不堪精神重负自杀身亡。丁某的老伴闻听噩耗,瘫痪在床。听说检察院刚开通了热线,想求热线的同志们帮帮他们一家人。武海英积极同相关部门协调沟通,最终帮助丁某争取了部分养老保险金,为这个不幸的家庭带来了些许温暖。丁某用轮椅推着老伴专程赶到检察院,送来了锦旗,激动地说:“谢谢检察院,党和社会没忘了俺,热线就是咱老百姓的连心线。”
2011年9 月,热线接到日照岚山区一名群众来电,称多户村民在1993年以来投保的独生子女“两全”保险费一直未退付,要求检察院给予帮助解决。在此之前,部分参保户曾多次到计生委、信访局上访,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武海英先后十余次和同事深入村镇进行摸底排查,核实参保人数、金额,并协调市计生部门和保险公司,研究制定退付方案。经过两个多月努力,最终在岚山举行了独生子女“两全”保险兑付仪式,将 460余万元保险费如数发放到10225户参保户手中。
如今热线已经开通4年,共受理群众来电5200件次,解答法律咨询3300 件次,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121 件,挽回经济利益700余万元,得到了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一致称赞。
自我加压,勇于创新
2009年,武海英开始担任控申处处长,如何有效预防、及时化解涉检信访,是她必须思考面对的问题。经过一年多的积累和思索,她大胆创新,探索制定了“涉检信访评估预警机制”六项制度,将各业务部门检察工作纳入涉检信访评估预警范围,构建起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的“全方位、全覆盖、全员化”的涉检信访工作大格局。
今年春节刚过,莒县村民唐某满面愁容地来该院反映,去年儿子因为一起责任事故去世,当时一家人只顾处理后事,尸体很快火化,没报案,也没有尸检报告。后来案子到了县检察院,由于缺乏主要证据,公诉有困难,而唐某坚决要求判对方刑,一直僵持不下。县检察院经过评估,认为该案有可能引发上访风险,遂给该院发出了涉检信访风险评估预警。此时正好唐某来到市检察院反映问题,武海英耐心给唐某做工作,此后,武海英又亲自到县里找到对方当事人做工作,最终促使其与唐某达成和解协议,县检察院也顺利做出不起诉决定。
在这项机制的推动下,全市涉检信访工作实现了从“ 治”到“防”、从“事后被动处置”到“源头主动控制”的转变,构建起了化解矛盾纠纷的新模式,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机关工作创新奖”。
立足职能,抚危济困
多年的控申工作,武海英感触最深的还是刑事案件中遭受身体、精神双重创伤的百姓,他们被伤害后偏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有的因此陷入生活困境。她撰写了《关于探索建立刑事案件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思考》一文,获山东法学会齐鲁论坛三等奖。2010年9月,市委政法委下发了《日照市刑事被害人救助办法》,她请示领导同意后,紧紧抓住这次机会,决定先在东港区院试点,在开展刑事和解的案件中,结合救助办法,成功救助了一位失学的高中生和一位多年申诉人。
2011年3月,年近七旬的蒋某夫妇来访。原来,蒋某夫妇因为对多年前儿子的死亡处理决定有意见,致使18年来连续上访。蒋某激动地说:“如果我活着这个事得不到处理,死后也进不了祖坟没法见祖宗。”这句话深深震撼了武海英,她向院领导提出了对其进行刑事救助的建议,帮助这对老人放下沉重的思想负担,安度晚年。此后,武海英多次与蒋某夫妇进行沟通,化解其心结,最终两位老人愿意接受救助,并保证息诉罢访。在武海英和其他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检察机关共救助刑事被害人8 人,发放救助金 23.6 万元,收到了良好效果。群众先后送来锦旗6面,感谢信12封。
记者 丁洪亮 通讯员 王飞
·广东增城:“民生检察”传递法治人文关怀正能量
·浅析如何做好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
·广西检方课题制助推检察理论研究工作结硕果
·湖北省检察院推进“三项建设”为检察权涂上“防腐剂”
·山东东阿检察院《检察室工作报》架起沟通桥
·检察系统要闻速览(2013.3.19)
·检察系统要闻速览(2013.3.19)
·河南郑州管城:检察干警下基层促和谐
·检察档案的科学化管理
·检察系统要闻速览(2013.3.18)
·云南两名检察官当选2012年度云南十大法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