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民权县公安局以公安信息化建设为引领,积极构建信息灵敏、反应迅速、防控严密、运行高效的“打防管控”一体化工作模式,初步实现了破案方式由单一向多元转变。2012年以来,全县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7%,治安案件同比下降48%,“两抢”案件几乎绝迹。
建立打防犯罪机制
民权县公安局始终坚持“以打开路、打防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领导引领机制、目标责任机制、警务合成机制、奖惩激励机制、警务协作机制等5项打防犯罪机制,有效遏制了各类案件的多发态势,实现了打击处理数上升、发案数下降的预期目标。
民权县公安局明确规定,发生案件后除按照预案进行先期处置之外,110指挥中心必须第一时间向当天带班领导、案发地分管领导、局主要领导报告,局领导靠前指挥,全力组织案件侦破;明确部门、岗位、民警的责任,依据辖区治安复杂程度开展“四色预警”,督促各单位扎实做好巡防工作;派出所、刑侦、网侦等警种力量实施协同作战、同步上案,多角度挖掘犯罪信息资料,形成动态侦查模式;每月对各单位打防犯罪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及时兑现奖惩,并为打防犯罪的民警提供人身伤害意外保险、加班补助等;定期与周边县市公安机关召开联席会议,在警种协同配合、信息资源共享、案件通报、系列案件串并、联合布控堵截等方面展开协作。
构建三级联动“天网”
按照“视频监控全天候、防控要素全融入”的原则,民权县公安局建立了容纳1300路图像的县级监控中心平台,在城区重点路段、要害部位安装视频监控探头183个,构建全天候、无缝隙的视频监控网。同时,在全县18个乡镇建设二级视频监控中心和7处电子智能卡口,安装723个摄像头,图像数据信息同步接入县级监控中心,实现了视频监控全覆盖。他们还动员、督促全县188个加油站、92家宾馆、33家网吧、27家洗浴中心、1700余家店铺安装监控报警设备,视频监控探头与县乡两级监控中心对接。
在农村,社区民警和治保会组织村民开展义务巡逻活动,安装联防报警器、“气死贼”等技防设备。各村的大喇叭与居民电话、手机实现了有机连接,一旦有警情,居民即可通过大喇叭广播出去。在警用电动车上安装高音喇叭,播放法律知识、治安防范常识等。据统计,去年以来,民权县公安局通过这些技防措施抓获犯罪嫌疑人29名,破案35起。
创新社区警务模式
民权县公安局对社区警务室功能定位、警力配备、运行机制进行了优化升级,最大限度地延伸社区警务触角。目前,民权县共建立警务室76个、警民联系点449个,配备20辆“平安直通车”,配备警务室民警105名、辅助力量380名。
记者在民权县各乡镇看到,社区警务室把警务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居民区、行政村,警民联系点把派出所的服务、管理职能延伸到群众家中,“平安直通车”实现服务群众最大化。社区警务室、警民联系点和“平安直通车”的有机结合,堵住了防范漏洞,消除了治安盲点。
据统计,去年以来,民权县公安局社区民警化解矛盾纠纷243起,提供法律咨询5700余人次,救助群众126人次,进村入户发放身份证1.2万余个、便民利民联系卡8000余张。群众提供案件线索69条,公安机关据此破案87起,抓获在逃人员23名。
织密动态巡防网络
根据发案特点和规律,民权县公安局在城区采取弹性工作制、错时工作制等勤务制度,民警深入公共场所、治安乱点和案件高发地段进行跟踪守候,提高打击实效。结合辖区主要道路和复杂区域的实际情况,民权县公安局组织240名民警及巡防队员,在进出城区的5条交通要道设立治安检查站,在省际交界处设置2个省际治安卡点,在全县范围内设置13个临时治安检查站。
以76个城乡社区警务室、21个治安岗亭为依托,民权县公安局在重点单位和人员密集区域设立98个巡逻停靠点,确定586个必巡点,形成了“主线警车巡、街巷自行车巡、复杂区域徒步巡、重点部位重点值守”的立体防范格局。同时,为巡防民警、巡防队员配发单警装备,在重点地段建立了由派出所民警、协警组成的35个处警小组,24小时屯警街头,严密防范街头违法犯罪。去年以来,民权警方通过巡逻破获案件176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67名,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8.6%。
·河南民权县程庄派出所“四谈”提高群众满意度
·江苏发布2012年法院民权司法保护报告
·中青评论:宪法不陌生遥远 民权才强大有力
·宪法不陌生遥远 民权才强大有力
·河南:民权强化督察确保规范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