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驻区制警务模式以来,我通过走访群众搜集信息,仅2012年就抓获各类违法人员5名,实现了社区当年刑事案件‘零发案’。”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安贞里派出所驻区民警肖卫东这样讲述驻区制警务改革后自己的变化。
2010年以来,朝阳分局依托驻区制警务改革,有效提升了公安机关化解矛盾纠纷能力、群众工作能力、警情与案件分析能力,营造出“社区警务跟着民意走、社区民警围着群众转”的良好氛围,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达96.4%。
统筹规划:选拔269名民警进驻社区
近年来,朝阳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特别是伴随着中心城区功能调整,大量人口迁入,社区可防性案件总量一直居高不下,给原有警务模式带来很大冲击与影响。
2012年,朝阳分局接报110警情58.9万件,占北京城区的36.7%;其中与社区警务相关的求助、纠纷、扰民等非警务类警情就达54.8万件,占全区110警情总量的93%。
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加强社区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基础工作,成为朝阳区公安机关面临的首要任务和重大课题。
2010年,北京市公安局党委开始积极探索社区警务改革问题,推出了社区民警驻区制。“通过实行社区民警进驻社区,全天候为群众办事的社区民警驻区制改革,拉近民警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建立与社区群众的血肉联系。”北京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傅政华指出了驻区制警务改革的核心所在。
此后两年,朝阳分局严把选人用人关,精心选拔269名责任心强、群众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岗位的民警担任专职驻区民警,强力推进社区民警驻区制工作。
改革实践:实现警力下沉一线
在民警驻区制改革过程中,朝阳分局因地制宜进行部署:在10个重点社区依托警务室进驻社区,通过增加社区民警数量,实现24小时服务群众;在实行村庄社区化管理的29个社区,依托“综治中心”落实民警驻区;在建有警务室且警务室具备办公和居住条件的112个社区,组织社区民警和辅警力量轮流值班值守;对不具备24小时运转条件的社区,为驻区民警提供居住和办公用房,向群众公布地址和联系方式。
朝阳分局亚运村派出所民警姜昕是第一批进驻社区的社区民警:“我向全社区百姓公布我的职责、任务和联系方式、警务室服务电话,确保警务室全天候运转。现在我已经适应了‘工作在社区、休息在社区’的‘两点一线’驻区模式。”
驻区制警务改革,不仅实现了民警向“社区工作者”的转变,更将警力下沉到基层一线,直接处理基层矛盾纠纷。
由于全天候驻区,民警往往具备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通过将发生在社区的求助、纠纷、扰民等非警务类警情纳入社区警务范畴,驻区民警可以根据警情的不同性质进行有效处置或前期处置,最大限度减少巡逻力量投入、切实提升社区警务工作效能。朝阳分局还在规范驻区警务运行模式上下了功夫,社区民警不承担派出所值班、临时性执勤、行政执法、打击破案及与本社区警务活动无关的工作,最大限度保证社区民警深入社区、扎根社区,全身心开展服务管理工作,确保实现“同住一地、警民携手、共保平安”的工作格局。
群众认可:驻区民警成了贴心人
2012年以来,朝阳分局驻区民警走访群众9.7万户次、14.5万人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9370余件,提供各类便民服务1.2万余次;解决群众纠纷7415件。
通过实行驻区制警务改革,实现警力下沉,社区民警同群众见得了面、聊得了天、办得了事,进一步密切了警民关系。据了解,全区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由2010年的91.5%提升至目前的96.4%。
“华严北里2号院的居民刘某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是朝阳区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他被告知在2012年6月10日办了一张银行卡并进行了恶意透支。刘某将此事告诉我后,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起电话诈骗,及时告诉他事实真相,成功阻截了一起电信诈骗。”亚运村派出所民警姜昕的这段经历是驻区制警务改革成果的直接体现。
肖卫东告诉记者:“我们社区的百姓把驻区民警当做贴心人,有什么事情总会第一时间告诉我。一位我曾经帮过忙的居民给我发短信,邀请我周末到他家做客。”
“我们与群众的心更近了,在他们的支持下,我们工作开展得也更顺了。”这是记者在社区采访时,基层民警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记者 郭坤泽)
·湖南益阳朝阳实有人口信息化管理效果好
·辽宁朝阳:全市公安民警沉到一线解难题
·北京朝阳:羁押必要性跟踪函改变"一押到底"
·北京朝阳工商联手企业传递正能量
·朝阳检察院:未成年人审判社会调查员现身
·北京朝阳法院:一份司法建议 推动用药安全
·北京朝阳法院:一份司法建议 推动用药安全
·武汉东西湖区检察院:向着朝阳的方向前行
·北京朝阳法院:法官年均结案252.2件
·吉林长春朝阳消防召开学校安全告诫会
·北京:准物业覆盖朝阳老旧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