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追记群众喜爱的好交警吴一心

2013-03-18 08:25:5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一心为民的吴一心深夜悄然离去,仿佛谁也不想惊动,一如他平时低调的为人。

    吴一心的英年早逝,却让很多群众难以释怀,一心敬畏生命安全的吴一心为保护群众生命,拼尽了自己的生命。

    “这么好的人,很难找啊!”

    2004年的一次交通事故中,家住福建省惠安县螺城镇富山社区的吴达川老人的儿子不幸身亡。原本已患脑中风的吴达川雪上加霜,瘫卧不起。

    闻讯后,吴一心不仅上门安抚做工作,而且协调当地政府为吴达川一家办理低保,还为他的孙子筹集学费,帮助申请到住房补助。

    为了感谢吴一心8年来的关心和帮助,2012年4月,吴达川拄着拐杖来到交警大队向吴一心表示感谢。看着老人蹒跚离去的背影,吴一心什么也没说。3天后,他自掏腰包3000多元,买了一辆崭新的残疾人专用车送到吴达川家中。

    心细的吴一心考虑吴达川要是在使用时如果车辆没电,会给他造成不便,便特意多花了1000多元购买了一副备用电池放在车上。

    听说吴一心去世,吴达川老泪纵横,硬是骑着残疾人专用车赶到吴一心灵堂前献上一束白花,一路上逢人便哭着说:“我又死了一个儿子啊!”

    “这么好的人,很难找啊。他对我的好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我现在只能骑着他给我买的车去平山寺给他烧香报答了。”在不足10平方米的卧室里,吴达川老泪纵横地说。

    “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要让人民群众满意。”这是吴一心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正如他在日记本里写的那样——“贴近群众,如鱼得水;脱离群众,如树断根。”

    “百家饭”养大农民的儿子

    直到吴一心去世以后,人们才渐渐知道这个农家子弟成长的艰辛。

    吴一心出生在福建省南安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3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靠微薄的收入抚养兄弟4人,生活十分艰难。邻居们看他可怜,常“从嘴里省口饭”留给他吃。

    吴一心就是这样吃着 “百家饭”长大的。感恩的种子在他幼小的心灵慢慢萌芽。

    1981年,吴一心考进福建交通学校。同窗黄培森回忆说:“他话不多,极其节俭,经常买一块豆腐乳,当几天的早餐菜。”

    吴一心从小学到高中是靠政府救济和乡亲帮助才读完的。中专一年级时,母亲的去世让他有了辍学的念头。为此,老师和同学为他捐款,学校也减免了他的学费。

    随后,吴一心拼命读书,年年获评三好学生,是班上唯一一个。

    1984年,在吴一心参加工作不久后,在税务局工作的三哥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咱是穷苦人家出身,是党的培养才有我们的今天。要记住穷苦人的本分,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自己要把握好,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我们兄弟可以互相帮忙,绝对不能做违反原则的事。”

    这话,吴一心记了一辈子,也践行了一辈子。

    “做人要懂得感恩,我没有什么可回报社会的,只能尽我所能,为社会、为百姓做些实实在在的事。”吴一心的这句话,或许就是他生前一切行为最完美的注脚。执著源自对生命的敬畏

    ■记者手记

    本报记者 田海军

    一心为民的吴一心走了。

    3岁失去父爱,20岁母亲离世,贫苦的家庭没有让其在人生的道路上退缩。艰难的成长之路,使吴一心养成了吃苦耐劳、正直坚毅、热爱群众的品格,并在他的思想深处铸下了感恩、奉献、廉洁的烙印。

    人如其名。

    一心做实在人,一心当实干家,一心办实在事。吴一心在工作笔记中写道:“时刻绷紧队伍建设这根弦,处处抓好防事故、保畅通这条线。”坚守交通岗位28年的他,丝毫不敢懈怠,他深知,出行车辆的另一头系着盼望安全归来的老母亲,是饭已做好焦急等待的妻子……

    吴一心始终把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他想方设法消除安全隐患,推出了“点对点”事故预防管理系统,在泉州市首创“水泥墩加护栏”的“一心版”隔离护栏。2003年,惠安县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98人,2012年下降至86人。数字的大幅下降,倾注着吴一心大量的心血。

    吴一心用真诚的人生态度,守护着群众出行的交通安全;用点点滴滴的关爱,打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做人就像修路一样——做人做好了,路就宽了。交警工作也是一样的——你为老百姓想的多了、做的多了,老百姓就会理解你、支持你。”吴一心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追记群众喜爱的好交警吴一心②“一心式”工作法保障百姓出行平安
·[视频]吴一心:从警28年 “一心”为民
·公安部交管局开展全国交警向吴一心学习活动
·吴一心:一心为民的好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