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民工基本生存权益的抗争,建设领域涉众型欠薪纠纷多发、频发。其合法权益往往通过“跳楼”、“围堵交通”等非理性、非法方式表现出来,具有突发性、矛盾尖锐性、过激性特点。加之涉及多级多方责任主体和利益主体,经济纠纷、劳资纠纷与行政违法交织,表达诉求渠道不畅,机制不灵,维权难,处置难,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过激活动,并易引起社会焦虑和网媒炒作,对社会稳定危害性较大,维稳压力凸显。笔者认为,应不断开拓创新,妥善处置建设领域涉众型欠薪纠纷。依托社区警务,深入摸底排查。依托社区警务,充分利用社区警务贴近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优势,常态化、日常化开展好欠薪纠纷排查工作。坚持日常滚动排查,强化防护期专项排查,实行全方位、无缝隙覆盖,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重大政治活动及重大工作任务和敏感日期前,以5-7日为一周期,组织开展好建设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排查工作,始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动态掌握涉稳欠薪群体及其重点人员,夯实维稳基础。
坚持情报为先,预案在先。在先期排查摸底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信息收集与研判,多渠道、多手段获取苗头性、倾向性、内幕性情报信息,注重从信息中把握事态发展态势,始终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抓早、抓好、抓主动。同时严格实行颅案制,针对辖区建设实际情况,制定周密、详尽、可操作性的《专项处突(维稳)预案》,做到有备无患,处变不惊,临危不乱。
做好群众工作,安全稳妥处置群体性事件。一旦发生围堵交通、跳楼等重大不稳定事端,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本着“益解不宜结、益疏不宜堵、益顺不宜激、宜散不宜聚”的原则,果断处置,平息事态。领导要靠前指挥,以社区民警为主体与代表(或组织选派代表)对话安抚,基于农民工多是维护基本生存权益的心理,以稳定人心为主,答应帮助讨要工资,取得他们的信任。在对话期间要掌握方法和艺术,注重思想劝导和心理疏导,纾解焦虑,引导依法理性反映问题,防止激化和引发新的矛盾。同时坚守法律底线,适时进行法制宵传教育,对以“讨薪”为名制造矛盾、挑起事端的,特别是谋后组织、操纵的重点人员要收集固定证据,为以后择机打击做好准备。
查明隐患,开展风险评估。现场应急处置完毕后,根据有关规定,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查明建设领域涉众型欠薪纠纷的症结所在。施工前施工单位是否依法交纳工资保证金;施工单位是否有恶意欠薪行为;为施工单位是否拖欠工资款;拖欠工资是否由建设单位拖欠施工单位工程款引发的;建设单位未是否履行工资支付监督义务。
(黄运显 作者单位:常州市钟楼区公安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