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异军突起、增长迅速,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地方在发展旅游时,一些破坏环境、宰客欺客等不良现象却始终存在,旅行社和游客的冲突经常发生,导致旅游行业的消费者满意度大大降低。遇到侵权现象,消费者该如何维护自己权利?
“一日游”乱象为何难以根治?
【案例】
2012年“十一”黄金周,去丽江探友的卢女士,没经住导游“忽悠”,参加了香格里拉藏族民俗体验“一日游”。
揭穿黑幕:
团购网站推16元香港一日游 超低价陷阱重重
浙江嘉兴的马小姐报了某旅行社的四天三晚港澳游,团费仅需720元,她以为自己占了“大便宜”,没想到却受了一肚子窝囊气。
在马小姐四天的旅游中,导游安排他们去购物点的时间比去景点的时间还多。“都是带我们去免费的景区看,就给十五分钟,拍两张照就催着走,但在购物点一般都停留一到两个小时,不够时间导游还不让出店门。”为了劝说游客购物,导游还进行“教育”:“你们晚上住的地方可是人家大方提供的,今天要是没买够标准,就不能怪他们安排得差了。”马小姐后来还听说,另一个团的导游嫌旅客买得少,不给他们安排午饭。
记者潜伏“低价旅行团”体验“云南苦旅”
1390元可以用来干什么?当看到它和“昆明大理丽江双飞六日游”划上等号的时候,记者吃了一惊。
成本价3000元的云南双飞六日游为什么可以以“腰斩”的价格来售卖,况且是在五一小长假这种黄金时段?负团费程度如此之高的旅游团,服务会不会打折,旅客的权益能得到保障吗?在报名缴费后,4月30日,金报两位记者踏上了云南体验之旅。
虽然团费低,但确是不折不扣的一趟苦旅。总之,旅行社想方设法地从游客身上捞钱,他们要把团费的差额部分给补上,再图利润。
低价团购物花费20万 导游:不买东西能回去吗?
为什么这么拼命消费?张先生说,除了自己犯迷糊,还有就是害怕。他的团里有3个安徽砀山人,几天什么东西都没买。结果,在第5天,导游突然把他们叫出来谈话,还说“你们怎么能这样,下午还有一些购物点,你们再不买试试?”当天晚上,这3个人赶紧买了4000多元白银。
团里一个宁波摄影师,也被导游“约谈”。导游说了一句话:“大哥,你不买东西,能回去吗?”摄影师最后只能买了一块玉。张先生说,自那以后,面对购物,整个团的人都是来者不拒。
小编支招
旅途中的交通、住宿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再牛的旅行社也做不到零成本。可想而知,所谓的“低价团”“免费游”大都是商家手里的“美味诱饵”。团费的成本和利润,必将会从旅途的购物点中赢回,好端端的一段旅程,不得不变成“进店之旅”。当然,有一些低价团,确实是某些公司、银行、旅行社回馈客户的一种方式,大部分团费由公司、银行、旅行社代缴。所以,拒绝此类陷阱,一定要擦亮双眼,慎重选择低价旅游团,拒绝无理由的低价、免费游,切莫“贪小便宜吃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