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政法文化

公安文化的强大力量

2013-03-15 11:20:5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星移斗转,二十年时光流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在二十年前发生和随之侦破的开封 “九一八”特大馆藏文物被盗案件,却引起了人们长时间的关注,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并由此使更多的人在更深层次上了解了公安工作,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对人民警察固有的看法。

    案发古都 英雄民警跋山涉水勇破奇案,事迹感动全中国

    1992年9月18日,犯罪分子攀墙撬窗进入开封博物馆明清宫廷用品展厅,盗窃珍贵文物69件。案发后,当地公安机关在公安部、河南省公安厅和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在各兄弟省、市公安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精心组织、联手作战,踏三山五岳,跨黄河长江,纵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78个县区,行程数十万公里,经过攻坚于开封,并案于郑州,突破于武汉,会战于广州,擒凶于青岛,追逃于吉林,缴赃于澳门历时四个多月的艰苦征战,于1993年元月18日胜利告破,以刘农军为首的8名作案人无一漏网,69件珍贵文物全部缴获(其中一件被案犯家属损毁)。

    1993年12月初,开封侦破“九一八”特大馆藏文物案英模功臣事迹报告团来到公安部,我当时作为政治部副主任主持了首场报告会。11位参战的英模功臣在公安部大礼堂登台做了事迹报告。当二级英模王伟讲到武汉街头蓦然发现盗运文物的赃车,为继续跟踪毅然将掩护工作的5岁女儿交给素不相识的出租车司机,为防止万一,转身拍下女儿和出租车照片时,不少人流下了热泪。当报告人讲到主犯刘进出现在面前,民警蔡勇刚奋不顾身冲向亡命之徒,用铁钳般双手紧紧卡住刘进的脖子,民警许大刚则用血肉之躯挡住了正在发动的汽车,枪口对准了驾车人的惊险一幕时,台下爆发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12月1日,时任公安部部长陶驷驹及在京的部党委成员亲切接见了报告团的全体同志,勉励大家为祖国、为人民再立新功。时任公安部副部长白景富接见功臣时说:“你们为祖国、为人民立了功,应该受到奖励,事迹应该宣传。”时任公安部副部长牟新生听完事迹报告,激动地评价说:“报告塑造了人民警察的光辉形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这样的警察;建设强大的公安队伍和强有力的公安工作需要这样的警察!”时任公安部副部长蒋先进挥毫泼墨为报告团题词 “华剑除邪恶,蓝盾增光辉”、“铸我警魂,扬我警威”。

    根据公安部的安排,报告团又先后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学院、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巡回报告。大学生们反映,报告扣人心弦,催人泪下,充分展示了人民警察报效祖国和人民的赤诚之心,有力弘扬了人民警察文武兼备的综合素质和舍生忘死的英雄本色,生动展现了人民警察的时代风采,从而爆发出震撼人心的感人力量。

    报告团在京活动的热潮迭起,加上在河南的十余场报告,听众达到十多万人。“九一八”英模功臣除了与社会各界座谈,还受到了时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杨兴福等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他对此称赞说:“这个报告是一曲爱国主义的颂歌,是革命英雄主义的颂歌。它表明:我们的人民警察同样可以称之为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当报告团载着盛誉在北京和河南巡回汇报的过程中,“九一八”特大馆藏文物被盗案侦破纪实图片展也在古城开封揭幕,数十万群众摩肩接踵踊跃参观。尤其是1994年9月18日,由公安部政治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八集电视剧《9·18大案纪实》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连续创造了几个第一:第一次以纪实新闻形式播出公安题材电视剧,第一次以公安民警自己演自己的形式表现公安工作,收视率也在公安题材电视剧中创下第一。《9·18大案纪实》走进千家万户,影响旷日持久。1995年公安部决定为全国基层公安机关招收3000名应届毕业的大学生,由于受《9·18大案纪实》的感染和真实生活的感召,许多热血青年趋之若鹜,就连北大、清华的一些研究生、博士生也争相报名。

    一起案件 催生出一流故事一流表达经典范例,文化力量立奇功

    一起案件的侦破,为什么能引起社会如此强烈的反响和如此广泛的影响,追根溯源,不能不说是公安文化的力量创造了这个前所未有的奇迹般的现象。

    二十年前河南开封的一批民警,直接参与了 “九一八大案”的侦破工作,又在电视剧中以生活原型作为艺术形象真实演绎了案件侦破过程,再以回到各自岗位之后整体进步、茁壮成长的精彩表现,令人信服地展示了人民警察的主流形象,实现了一个从“以人化文”到“以文化人”的循环升华,也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发人深思的生动启示。

    启示之一:火热的公安斗争实践是诞生优秀文学作品的沃土良田——《9·18大案纪实》成就了“一流故事与一流表达”成功对接、完美结合的经典范例。《9·18大案纪实》之所以在当时产生了轰动效应,引起了持久的反响,关键的一点就是原汁原味的一流故事与富于创新的一流表达形成一股强大的和合之力。事实再一次告诉我们,公安战线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富矿,火热的公安斗争实践是进行公安文化创造的唯一源泉,也是培育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的基础所在。百万公安民警以他们的大忠大义、大仁大爱和大智大勇,在波澜壮阔的公安实践中,创造了大量可歌可泣的一流故事,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相匹配的表达方式,再生动、再精彩的故事,也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只有用一流的表达加以传播,才会使那些构成一流故事、具有高附加值的宝贵元素,像原子反应堆里的原子一样迅速裂变、集中爆发,产生震天撼地的轰动效应。《9·18大案纪实》在央视播出时,出现了少见的高收视情况,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解析《9·18大案纪实》的成功,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同志关于公安队伍“不乏一流的故事,但缺一流的表达”这一论断重大意义的理解,也进一步明确了公安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

    启示之二:卓有成效的内外宣传是公安战斗力的重要构成——《9·18大案纪实》探索了新闻宣传与文化传播各展优长、合力生威的成功之路。长期的实践表明,公众乃至社会对于公安机关的认知更多的是通过新闻媒介和文化传播的途径获得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公安宣传也是战斗力。她既是人民警察价值的体现,也是警察形象的展示;既是对社会正义的张扬,也是对社会风气的引领;既是对犯罪行为人的震慑,也是对邪恶现象的警戒。概而言之,公安宣传既是法治文化的一种传播手段和过程,又是公安战斗力的重要构成。现实生活中,火热的公安实践源源不断地创造着一个个无比精彩的故事,需要我们通过短平快的新闻报道及时地宣传出去,同时更需要我们以美轮美奂的文艺形式去营造深刻而久远的社会效应。如果一起具有巨大宣传价值的案件不能很好地宣传出去,那将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9·18大案纪实》播出近二十年仍然余音绕梁的效应昭示我们,只有把新闻宣传与文化传播各自的优长形成整体合力,公安机关的内外宣传才能具有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特别是在现代传媒迅速发展而公安机关已经踏上文化强警之路的新阶段,大力加强公安宣传文化工作,这无论对增强公安工作软实力,还是对实现公安文化与国家文化的同发展共繁荣,都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十分紧迫的。

    启示之三:崇尚荣誉的价值追求是当代警察的力量之源——《9·18大案纪实》主人公们的成长历程彰显了公安文化育警铸魂、养德塑形的强大功能。选择了警察就选择了牺牲奉献,这是当代警察共有的职业认同。奉献是无私的,也是警察至高的职业荣誉,正由于此,崇尚荣誉的价值追求便成了当代警察的内在驱动力,也是共和国警察忠诚警魂的文化根基。《9·18大案纪实》主人公们的前行轨迹对此作了极为生动的诠释。当年直接参与这起大案侦破的专案队伍中,有80多名民警受到公安部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隆重表彰(其中二级英模1人,一等功5人,二等功7人,三等功24人,嘉奖44人),此后,他们中的一批骨干又以其真名实姓在 《9·18大案纪实》中扮演了各自的角色。二十年过去了,这个英雄的团队已经走出了5位厅局级公安局长,5位地市公安局副局长,成长起6名县区分局长和一大批业务骨干,但却无一人违纪,也无一人落伍。是什么力量在驱使和支撑着他们始终保持着那种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和无私奉献的职业品格?他们的回答是那样的简单而质朴:“又是记功又是上电视,我们已经露了那么大的脸,说什么也不能干孬了。”崇尚荣誉的价值追求,是公安文化育警、励警、律警、惠警功能的综合体现和集中反映,也是公安队伍英雄辈出、永远挺身向前的根源所在。

    人民警察创造了公安文化,公安文化又在塑造着人民警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同志曾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部党委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 “在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的同时,树立文化育警理念,走文化强警之路”。以此为标志,文化强警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公安事业科学发展的一项新的重大战略选择。二十年前,公安文化的强大力量创造了《9·18大案纪实》这一经典范例,在未来的进程中,具有强大功能的公安文化一定会催生出更多英雄壮举和警界奇迹。对此,我由衷期待并深信不疑。

    值此“九一八大案”侦破二十周年之际,当年参与指挥此案侦破的时任开封市公安局局长武和平同志又写出了这本《“九一八大案”备忘》,以飨读者。

    是为序。(祝春林)

    (注:本文系全国公安文联主席祝春林为武和平所著《“九一八大案”备忘》一书所作的序。)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甘肃:公安文化“三大战略”催生累累硕果
·公安文化机构联合发布消防安全提示
·福州市公安局公安文化基层行在马尾举行首场慰问演出
·孟建柱勉励广大公安文艺工作者努力创作更多人民群众喜爱的公安文化作品
·孟建柱勉励努力创作更多人民群众喜爱的公安文化作品
·新疆公安文化座谈会暨公安文联代表大会召开

·新疆公安文化座谈会暨公安文联代表大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