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观点

《青春雷锋》——向90名观众致敬

2013-03-15 11:04:2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近日,一则关于电影《青春雷锋》在南京首映当日票房为零的消息在微博上引起热议。随后,《青春雷锋》出品方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出面回应,否定了零票房的说法,表示该片在宁首映当天约有90人买票观看,且全国各地已组织了超过200场团体包场。90位观众,相较偌大的电影市场虽仍只是区区之数,但笔者认为,电影《青春雷锋》这样释放正能量的电影敢于闯入电影市场本身就值得赞扬。至于“零票房”一事在网络上引起的或哄笑或欷歔的声音,则暴露出当下文化消费心态的畸形。

    单纯用票房来衡量一部电影的成败是狭隘和浮躁的。电影是表达人类理想、追求美好生活的艺术。电影《青春雷锋》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视角对雷锋精神重新诠释,在展现那个时代英雄的精彩的同时,批判了当前在部分人中流行的物质至上、个人利益第一的价值观、人生观。雷锋这样的先进典型,将个体价值的实现与群体性价值联系在一起,将个人的幸福与大多数人的幸福紧紧结合在一起,雷锋精神的高尚是具体的、生动的,具有永恒的精神魅力。我们不喜欢主题先行、教科书式的艺术作品,但是这并不等于一切艺术作品都不能讴歌英雄、赞美奉献。电影《泰囧》固然赢得了高票房,但是,其浅陋、粗鄙的精神趣味和无节制的搞笑决定了它只能给人带来短暂和粗糙的欢乐。用各种弱智的表现和巧合误会所制造的喜剧效果加上异国风情,展示的其实是一种背离现实、无所依凭的伪生活。相比之下,《青春雷锋》引人进入了雷锋的情感世界,无论爱情、还是亲情、友情,雷锋都是那么投入、那么执著,从而将雷锋形象从不食人间烟火的英雄拉回到了人间。这样的艺术探索是不应受到嘲讽的。一个嘲弄英雄、调侃道德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

    主旋律、正能量作品在商业环境中遭到冷遇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这只能说明当下电影生产和消费存在着严重的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好的电影终归是那些激励人们在黑暗中追求光明、在冷酷中坚守美德的作品。笔者认为应当向观看《青春雷锋》首映的90名观众致敬。他们的审美选择说明,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注定不是一件随大溜的热闹事,正是这种孤独的坚持给予理想主义的创作者以温暖和力量。那些为所谓的“零票房”欢呼的人不仅有意无意中充当了商业话语霸权的帮凶,也触及了社会宽容的底线。你可以尽情看你的商业片,但是你没有权利揶揄那些不看商业片的人。利用商业优越感来指手画脚是令人恶心的。《青春雷锋》风波启示人们:中国电影不仅要走票房增长之路,也要走道德增长、理想增长之路,否则娱乐至死就会成为必然的结局。阿尔多诺认为,大众文化也不能放弃救赎的立场:“除非知识通过救赎照亮世界,否则它就黯淡无光,它就是重构,就只是技术。”赚钱虽不易,但唯有探索人的灵魂世界才能够成就真正的电影大师。接受学不是通吃的美学,启蒙大众、拯救心灵是不能丢却的电影正义。(丁国强)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