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发布消息,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某因涉嫌强奸罪,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而在此前,李某曾因寻衅滋事被收容教养,解教后不满一年又犯下如此大错。
在网上搜索,青少年犯罪的案例比比皆是:少年寻刺激抢劫猥亵妇女、16岁少年抢劫杀害“摩的”司机、17岁少年为抢手机掐死女邻居……
一个个血淋淋的例子,让人在惋惜和悲痛之余,开始探索这些事件背后隐藏的东西。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文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青少年犯罪问题不是个人问题,它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多个方面,这更不是一个部门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给予关注和重视。”
青少年心理发育不成熟易受环境影响
2011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已从2008年的8万多名降至6万多名,下降幅度达到32%。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朝阳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邢吉华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自1999年11月1日实施以来,有关部门都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当前青少年犯罪问题依然严峻。”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志刚说:“青少年处在心理发育不成熟的阶段,对大千世界都觉得好奇、新鲜,充满着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加上受外部的环境影响,很容易产生‘激情行为’。”
然而这种“激情行为”所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
“一个孩子犯罪至少直接影响3个家庭:本身家庭、祖父母家庭和外祖父母家庭。如果犯罪涉及的是人身伤害类的犯罪,被害人方面也会至少涉及3个家庭,而且未成年人犯罪涉及人身损害类的还比较多。”邢吉华说。
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探索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考验全社会的 “时代病”。
“社会各方面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在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邓辉看来,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关键是为青少年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家长和学校要注意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
“孩子成长的背后是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和顺从,要‘星星’不给‘月亮’,这样对孩子和社会都是不负责任的。”全国人大代表、精英集团董事长翟志海说,“家长的传统观念需要转变。”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虹储居委会党总支书记朱国萍说:“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小宝贝’,一不留神,就忽视了对孩子的管教,小孩子犯错误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不是一时形成的。”
此外,学校是青少年活动的主要场所,对于他们来说一天的主要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他们的知识主要是在学校获取的,学校在育人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说,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提高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王志刚认为要让青少年从小知法、懂法、守法。“如果家长和学校只重视‘分数’,忽视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很容易使其形成不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状态。”
此外,从立法和司法的角度看,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惩戒机制方面,也有一些值得反思之处。
“对于有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的矫正工作,比如,对一些构成违法但又不是很严重的青少年,能不在监所执行的尽量不要在监所执行。”邓辉说,有些轻微的违法行为应该及时进行矫正,如何让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要发挥社区等社会资源的力量教育青少年
在谈到青少年犯罪问题时,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光权说:“主要还是预防。”
如何预防?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如何使得家庭、学校和社会携手培养孩子成为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报效社会的优秀人才?这是我们在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难题。”沈健说。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雷后兴认为,学校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地方,更是育人的场所。要树立好的校风,用好的教育去引导。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培养,将法制教育、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列入必修课。改变目前学校只看升学率、学校对学生只看分数的重智轻德考核和评价方式。
“我认为可以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在社区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佛山市公安局高明分局荷城派出所社区警务中队中队长梁志毅说,要发动社会的资源去共同关注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问题。
朱国萍说,他们社区组织的“大手牵小手”活动让孩子们学习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平时我们找到退休的老师在孩子放学的时候,为他们补课。寒暑假组织大学生带着小朋友们去游泳、到博物馆参观、到敬老院帮助老人等等。”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一个群体,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呵护。(记者 沈磊磊 仇海琼 莫嫚)
■相关链接
“两高”工作报告中强调“教育、感化、挽救”
3月1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两高”工作报告时,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到:“做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判工作,建立轻罪记录封存制度,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轻罪记录封存——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 “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帮助失足青少年回归社会,对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以及免除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由司法机关予以封存,除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外,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提到:“推行涉罪未成年人羁押必要性审查和分案起诉、诉前引导、案后帮教、轻罪记录封存等制度,加强教育、感化和挽救。”
涉罪未成年人羁押必要性审查——指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涉罪未成年人的案件,依法审查逮捕的必要性,严格控制逮捕的适用,做到少捕、慎捕;对已逮捕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为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及时建议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
■网友评论
网友“望庭之”:青少年存在可塑性,罪恶不能全部归咎于青少年本身,也不能全归于家庭或社会等等,他们之所以走向犯罪的道路,与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司法部门矫正教育等都有关系。
网友“母瑞山”:现在青少年犯罪的最大根源是网络模仿症,花花绿绿的网络世界,对青少年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与此同时,他们强烈的模仿欲也会在这个虚拟空间得到极大满足,甚至把网络上披露的一些犯罪情节,直接变成现实版,最终走上犯罪道路。净化网络的力度应该加大了。
网友“潇洒哥2011”:多给孩子一点温暖吧,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多与自己的孩子聊天谈心,了解他们心中的想法,及时解答他们的困惑,很多时候就能阻止悲剧的发生了。(记者 甘莅娜)
·从“摊上大事”反思青少年犯罪问题
·家庭教育社会责任缺失致青少年犯罪易发
·广西:预防青少年犯罪家庭学校社区共同行动
·天津宝坻人民检察院五项措施预防青少年犯罪
·安徽全椒:青少年犯罪观摩庭“开”进校园
·安徽全椒县青少年犯罪观摩庭“开”进校园
·安徽全椒县青少年犯罪观摩庭“开”进校园
·完善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预防
·青少年犯罪统计分析及预防对策
·四川法院高校合作共同预防青少年犯罪
·穗探索预防青少年犯罪 学生帮"堂主"涉斗殴获缓刑
·湖南隆回:感恩教育筑预防青少年犯罪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