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文书上网、执行案件信息网上查询、评选“司法公开示范法院”……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透过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的这些关键词,人们感受到人民法院越来越自信,工作也越来越公开透明。
“在公正高效地履行司法职能的同时,通过司法公开展示自信,以此赢得他信,进而树立和提升司法公信。”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13日对《法制日报》记者描绘了这样一条提升司法公信力的路线图。
发挥民事审判作用维护部队官兵权益 解放军军事法院负责人答记者问
近日,解放军军事法院颁发了《军事法院管辖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正确理解和把握《意见》内容,以便于通过司法途径有效化解涉军民事矛盾纠纷,记者就读者关心的一些问题,采访了解放军军事法院负责人。
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代表谈司法行政互动机制
近年来,湖南各级法院认真履行审判职能,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公正效率综合指数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前列,法院队伍公众评价在全省政法队伍建设民意调查中连续五次名列第一。特别是在行政审判工作中,湖南各级法院注重发挥司法职能作用,有效预防和处理了大量行政争议,促进了社会和谐。2012年,全省法院一审行政案件和解撤诉率达70.43%,位居全国第二;行政案件申诉率达2.2%,全国最低。为延伸行政审判职能,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与省政府法制办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讨解决执法、司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连续四年推出行政审判白皮书,及时就个案审理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向行政机关发出司法建议,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机制不断完善,进一步促进了全省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切实发挥了人民法院在“法治湖南”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君代表谈司法为民
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指导全区法院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切实转变司法作风,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和“千名法官下基层”活动,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化解矛盾纠纷。活动期间,内蒙古高院加强工作督查和指导,班子成员包片深入联系点进行检查指导,推动“两项活动”深入开展。截至2012年底,全区法院领导干部接访当事人11273人次,化解信访矛盾7258件;共组织法官22911人次深入基层,化解17454件民事纠纷,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此活动被评为“2012年度内蒙古十大法治事件”之一。
“过去5年,全国各级法院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保障改善民生、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稳定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3月10日,听完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后,全国人大代表、内江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松柏向记者谈了他对法院工作的印象。
法院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必须与人民法院整体工作的推进特别是司法体制的改革和创新相协调,必须培育法院同质精神、树立现代司法理念、优化法官职业操守、营造崇尚法治和尊崇法律与法官的良好司法环境,科学规划,稳步推进,长期努力,为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五年来,河南各级法院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到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巡回办案,贴近群众,依靠群众,查明事实,辨明是非,就地化解矛盾纠纷,让老百姓打官司省心、省力、省时、省钱,免受诉讼奔波之苦,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日前出台《关于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的意见》,要求全省各级法院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切实服务“三农”工作,为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更为优质的司法保障和服务。
3月13日,在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会议室,河北高院执行局局长徐茂明跟省内五家金融机构负责人共同提笔,就专线集中查询被执行人账户信息相携签署意向书,河北法院就此拉开编织“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机制“天罗地网”的帷幕。
5年来,司法救助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医疗、交通、工伤事故赔偿案件199429件,减免诉讼费5770.67万元,同比分别上升65.31%和10.22%;涉及劳动报酬案件111164件,减免诉讼费994.62万元,同比分别上升49.21%和下降1.15%;抚育、扶养、赡养案件32258件,减免诉讼费1806.25万元,同比分别下降44.05%和41.48%。
近年来,天津法院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法院工作发展的根本动力,紧紧抓住执法办案关键环节,大力加强司法规范化建设,树理念,抓标准,强管理,重科技,提素质,“多声部”奏响了规范执法“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