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一份法院传票,请尽快领取”,“你的账户涉及洗钱,要把资金存在安全账户”……类似这样的骗局曾多次被媒体曝光,可是一次被骗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案件仍时有发生,有的人连“生意本”、“救命钱”、“养老金”都被骗个精光。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公安局政治部人事处处长陈伟才指出,不法分子紧跟社会热点,精心设计骗术,每种骗术在流行不久、被人识破后就花样翻新,令人防不胜防。电信诈骗犯罪往往涉及面广泛、受害者众多,对百姓的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已经成为一个让百姓烦、恨、痛、怨的社会问题。
呈现屡打屡冒的态势
近年来,在打击、预防电信诈骗犯罪方面,公安机关做了大量努力。
2009年6月以来,为遏制电信诈骗高发态势,公安部连续4年在全国部署开展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专项行动,指挥协调多省份、多部门、多警种合成作战;先后联手十多个国家及台湾地区,打掉跨国跨两岸电信诈骗犯罪集团86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200名。
与此同时,全国基层公安机关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电信诈骗防范宣传。各级公安机关专门制作宣传单、视频等,在社区、银行等公共场所以及微博、电视、广播等媒体广而告之。北京市公安局协调全市银行,要求在所有的自助银行安装播音器,反复播放防范电信诈骗提示,要求在柜台办理转账的客户读完电信诈骗的提示并签名后才予办理;广州番禺民警模仿“鸟叔”自编自导了《防骗style》视频,视频点击率已达3000万次……
“虽然公安机关绞尽脑汁,但电信诈骗犯罪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反而呈现屡打屡冒的严峻态势。”陈伟才说。
据公安部统计,去年全国电信诈骗立案17万起,群众损失80多亿元,比前年10万起、40多亿元分别上升约70%、100%。其中,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是电信诈骗重灾区。
严打严防之下为何屡禁不止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电信诈骗成了“打不死的蟑螂”?
用户防范意识淡薄、犯罪作案成本低收益高、公安机关跨国境打击难度大取证难……两会代表委员就电信诈骗犯罪逐年上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从过去的“猜猜我是谁”到现在的“我知道你是谁”,在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看来,个人信息泄露作为电信诈骗犯罪的上游环节,给大家辨别信息真伪造成了很大困难。
“手机号实名制不完全落地也增大了公安机关办案的难度。”侯欣一指出,如今在街头报刊亭仍然可以随意买到大量不记名的手机卡,犯罪分子可以频繁换卡作案,使公安机关难以侦查犯罪窝点、锁定犯罪嫌疑人。
已经连续三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山东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院长沈志强从电信诈骗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由于电信诈骗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施的犯罪,行骗者与被害人并不面对面地接触,有关案件多是由众多犯罪嫌疑人分工协作、勾结实施,不少甚至是境内外人员共同作案。实践中,此类案件的查处难度往往比较大。”
陈伟才则认为,电信诈骗屡禁不止,最重要的原因是经网络改号的诈骗电话畅通无阻从境外进入、群发诈骗短信泛滥等渠道一直切不断。正是这些改号电话和诈骗短信,将百姓与诈骗犯罪集团联系在一起。
根据公安部刑侦局提供给陈伟才的资料显示,近年来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中,使用网络改号电话作案的占90%以上。犯罪分子利用任意改号软件和网络技术篡改主叫号码,而运营商为拓展接入业务,竟然不检查、不识别网络电话公司传送来的号码是否真实,让其通过广州、上海、北京三个国际端口局落地,进入我国程控网打进千家万户。
于是,从境外的犯罪窝点拨打网络电话,改成政府机关及银行电话号码后,畅通无阻地经过通信企业网络平台,显示到百姓的手机、座机上,不少百姓信以为真,上当受骗。
而诈骗短信方面,主要通过手机号码发送、SP端口和集团短信端口发送。“这些都是依托电信运营商所搭建的平台,其中存在多层代理、业务分包的问题。群发垃圾短信、诈骗短信成为各地运营商创收的重要来源。”陈伟才说。
正是由于我国在电信、网络等方面存在着管理漏洞,自去年开始,专门面向我国的电信诈骗窝点从东南亚各国,扩散蔓延到澳大利亚、德国、巴勒斯坦等国。
公安电信银行等部门应合力联动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记者采访过的每一位代表委员均表示接到过诈骗电话或短信。他们大都会提到同一个问题:到底有没有技术可以拦截改号电话和诈骗短信呢?
陈伟才经过调研了解到,境外网络改号电话的识别、拦截,诈骗短信、垃圾短信的封堵、过滤,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
“既然技术上没有问题,为什么工信部门不责成运营商进行源头治理?为什么运营商对用户财产安全受到的侵害如此淡漠?”陈伟才感慨地说,只有确定电信运营商的法律责任,通过“倒逼机制”促使电信运营商从源头上治理电信诈骗大肆泛滥的状况,才能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才能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去年,陈伟才就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并得到了最高法商最高检的答复——对于电信运营商明知他人实施短信诈骗犯罪,而为了经济利益,放任、辅助诈骗短信的发送,应当依法惩处;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于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不包括单位,如何追究运营商的刑事责任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最高法将建议立法机关修改刑法或通过立法解释予以明确。必要时,也可以由“两高”通过司法解释先予明确。
陈伟才还指出,手机电话用户每月交纳来电显示费用,若运营商在来电显示中提供不真实号码导致电信诈骗犯罪行为得逞,应追究其连带责任。
除了完善法律,全国人大代表陈秀榕认为,相关部门应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电信诈骗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问题,运营商不要为了一点收入忘记了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邓辉认为,打击电信诈骗不是公安一家可以独立完成的,应尽快建立起公安、电信、银行等部门合作打击和防范电信诈骗犯罪的联动机制。
“对百姓来说,最重要的还是防范。”来自基层公安机关的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瑞昌市公安局肇陈派出所教导员周俊军强调,因为电信诈骗犯罪的赃款追缴存在一些客观困难,导致很多时候即使案子破了,损失也大多难以挽回。他说自己也经常接到诈骗电话,作为警察,往往也只能对着电话无可奈何。“但是,我们能够通过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防止自己被骗。”
关于提高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网络警察支队政委李晴特别提醒说:“一定要记得,天上掉馅饼,不是毒药就是陷阱。”尤其是在最终汇款的环节要慎重,因为诈骗分子的目的就是将老百姓的存款转入其指定账户。“还是常说的那句话,大家不要轻信陌生电话,不要把钱打到陌生人指定的账户上。” (记者 唐 琳 张年亮)
■网友评论
网友“黄山王胜利”:电信诈骗,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堵住传播源,堵住没完没了的短信、电话。所以说,无论是手机还是座机,一律实行实名制,是防范电信诈骗最有效的途径。
网友“匿名”:我觉得诈骗案件取证难是最大的问题,所以公安机关在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过程中,应当告诉人们如何识破骗局,被骗后又应当如何采取补救措施,防止损失,当然,还应该有畅通的报案渠道,及时受理诈骗案件。
中国警察网网友:希望公安机关与通信部门合作,从日常生活中的各类诈骗中顺藤摸瓜,并予以打击,不应等造成老百姓损失后才立案侦查。
中国警察网网友:希望能多设立报警平台,让网络警察“入住”网络电信平台,变被动接受报案为主动出击搜索违法线索,延伸打击违法犯罪的范围。(记者 甘莅娜)
·陈伟才代表:和电信诈骗“死磕”到底
·跨国打击电信诈骗 民警人手一本操作手册
·公安部摧毁31个电信诈骗团伙 抓获136名嫌疑人
·沈阳和平分局多剂“药方”防范电信诈骗
·警惕以购房退税为名的电信诈骗
·上海遣返两名台湾籍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
·上海遣返两名台湾籍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
·准确报出身份证号码 电信诈骗节前又猖狂
·南京警方破获电信诈骗案
·多地公安机关统一行动加强信息保护,打击电信诈骗
·打击电信诈骗彰显公安机关民生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