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法学理论

基层法院文化建设路径探索

2013-03-14 10:06:3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江苏法制报 

法院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必须与人民法院整体工作的推进特别是司法体制的改革和创新相协调,必须培育法院同质精神、树立现代司法理念、优化法官职业操守、营造崇尚法治和尊崇法律与法官的良好司法环境,科学规划,稳步推进,长期努力,为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树立学习观念,营造干警参与法院文化建设的氛围

个性的完善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没有终身学习,就没有知识的更新换代,就没有能力的深度开发。学习知识伴随着人的一生,能力的开发伴随着人的一生,这既是干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法院适应社会发展、提升社会公信力的需要。

围绕法院开展的“群众工作深化年”、“法院文化推进年”、“司法能力提升年”活动为契机,以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大调解、大排查、大调研”等各类实践活动为手段,进一步深化干警的学习意识,丰富和完善创新活动内容,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干警的参与度,进行审判文化、党建文化、服务文化、廉洁文化、爱心文化等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调解机制,将调解工作作为审判工作的最重要手段,不放过任何一个调解的可能,将涉诉矛盾予以化解;进一步增强司法的社会认同,依法适用党和国家政策、善良风俗及民意,彰显司法的公信力;进一步深化巡回审判工作,宣传法律,扩大审判影响,营造司法氛围;进一步开展“优秀法官”、“优秀工作者”、“调解标兵”等争先创优的评比活动,以评选来促进创建,促进审判质效指标持续提升,全面增强法院在法治建设中的综合竞争能力。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干警开展法院文化的潜能

在社会迅猛发展复杂变化的今天, 干警的知识老化,专业结构单一,复合型人才短缺,人才的梯级结构不合理等越来越难以适应审判工作的需求,应以开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为契机,坚持“审判业务上水平,学以致用解难题,人人参与提素质”的学习原则,在法院内大力开展全体干警大练兵活动。

按照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将院领导、综合部门人员、一线干警全部纳入培训网络,要求人人参与,形成合力,实现培训参与的无缝覆盖。培训内容要求丰富多彩,涉猎广泛。根据审判工作的需求,认真制定学习计划,既可以是法律知识、审判技能,也可以是调研宣传、图片摄影、电脑操作,做到实用、管用、能用,真正使每位干警都成为复合型人才。

培训中树立“人人都是学员,人人都是教员”的理念,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审判人员、一线干警,只要在某一方面能力出众,就可以走上讲台,把自己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传授给大家,让大家分享,增长知识,共同提高,使学习实现由“被动式”向“互动式”交流,由“消极应付”向“积极参与”,由“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转变,在干警中呈现出比、学、赶、超、帮、带的良好风气,进一步提高全体干警的司法能力和技能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素质高、业务精、技能强的审判队伍,使干警适应审判发展的要求,并有所创新、有所作为,为法院文化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业务骨干。

三、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干警创新法院文化的动力

体现公平,机制激励。在管理机制上,以“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舞台,干成事的给地位”管理理念为牵引,实施“绩效、职级、奖励”三项制度改革,形成“岗位靠竞争,晋级凭业绩”的用人格局,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机制,为加快法院文化发展注入激情和活力。

真诚关爱,大力倡导。精神鼓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经验,也是提高干警创新积极性的重要方法。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奖励制度,对在工作创新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干警进行表彰、奖励和宣传;对干警的文化成果建立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尽最大努力改善优秀干警的工作、生活条件等等;利用尊重、关爱、表彰等精神激励的方法来提高干警的创新积极性。

优胜劣汰,鞭策共进。在干警中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对不合格的干警进行分流等。这样既能为优秀干警的引进腾出空位,又能使落后者想法前进,促进整个审判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搭建舞台,促其成才。实现自己的价值是人的最高心理需求。多数干警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获得事业上的成就,进而实现自己的价值。青年干警的这种要求尤为强烈。因此,帮助干警成才,为其提供可以发挥其优势的平台是激发干警创新法院文化发展的又一重要途径。

(□张 蕾  本文作者系镇江市丹徒区法院院长)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