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不揣腰包的腐败”
渎职犯罪危害民生 攻克四难利剑高悬
“近5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渎职侵权犯罪案件37054件50796人,其中重特大案件17745件。”201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多次谈到打击渎职侵权犯罪。
这两天,代表委员们审议和讨论最高检工作报告时,格外关注这一内容。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渎职犯罪所得虽然“不揣进自己的腰包”,但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威信,检察机关加强反渎职侵权工作,是民心所向。
紧盯危害民生犯罪
问题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毒胶囊……近5年来,制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接连不断地发生。在严查此类犯罪的同时,人们不禁发出疑问:背后有没有职务犯罪问题?
当然有!最高检报告指出,检察机关立案侦查问题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背后涉嫌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65人。
“这些年来,我们开展反渎职侵权工作,危害民生犯罪一直是重中之重。”多位检察机关代表委员向记者表示。
据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郑红代表介绍,去年,广东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民生民利渎职侵权犯罪案件270件310人,分别占该类案件总数的41.5%和41%。
“上海防疫监督检查中心原副站长朱某,违规将不符合卫生检疫条件的近两万头生猪放行流入市场,检察机关以涉嫌滥用职权对其立案侦查,朱某最终被判刑。”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旭代表向记者表示,上海检察机关始终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查办渎职侵权案件。
重大矿难事故、建设拆迁等领域存在的渎职侵权问题,也是危害民生犯罪中,社会关注的焦点。最高检工作报告给出了回应:依法介入火灾、矿难等重特大事故调查,立案侦查涉嫌渎职等职权犯罪的国家工作人员4365人。
“北京检察机关紧紧抓住发生在建设拆迁、安全生产、惠农补贴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了‘集中查办和预防惠民领域渎职侵权犯罪’专项工作,揪出了一批腐败分子。”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甄贞委员介绍说。
部门协作广纳线索
发现难、立案难、查证难、处理难,一直是反渎职侵权工作的“老大难”问题。最高检报告称,检察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加大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违法犯罪力度的文件,建立非法干预查办案件情况沟通和处理机制等,推动解决这些难题。
为开拓案件线索来源,广东检察机关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群众举报,同时注重从新闻媒体、网络微博中挖掘案件线索。“去年以来,广东开展了打击欺行霸市、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商业贿赂‘三打’专项行动,新闻媒体报道‘三打’新闻中就包含大量渎职犯罪案件线索,我们进行了一一查证。”郑红说。
在甄贞看来,解决发现难还必须强化检察机关的主动性,做好自行发现犯罪、深挖窝案串案工作。“去年,我市反渎部门自行发现犯罪的比例达到了55%”。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各地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部门普遍与纪检监察、行政执法部门等协作配合,建立健全“行刑衔接”机制,破解渎职侵权犯罪线索发现难等突出问题。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徐安代表说,为解决查证难等问题,江苏探索组建专业化的审讯队伍,并对重大、复杂、跨区域案件实行侦查统一指挥、人员统一调配和装备统一调度,整合资源提高突破重大复杂案件的能力。
“推进反侵权渎职侵权工作,地方保护、部门保护是一大阻力。”代表委员向记者坦言,为克服这一问题,最高检和各省级检察院督促各地在查办重大复杂案件过程中,广泛采取交办、提办、参办、督办、异地交叉、指定管辖等方式,查办了一批重特大渎职侵权案件。
思想重视源头解决
2012年8月造成40多人死亡的四川攀枝花肖家湾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2011年7月造成200多人伤亡的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背后都有渎职犯罪的身影。
“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违法犯罪,关系党和国家形象,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徐安深有感触地说,从近年来发生的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来看,几乎每一起背后都有相关公职人员职务犯罪,尤其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问题。
虽然危害严重,但代表委员普遍反映,渎职犯罪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在查处中发现,一些群众对渎职违法犯罪危害性认识不足,对检察机关查处该类犯罪不理解;还有个别领导甚至公开为渎职侵权犯罪嫌疑人说情。
为引起人们对反渎职侵权工作的重视,最高检组织了“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职务犯罪展览”全国巡展,55418家中央驻地方单位、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部队等共216万余人参观展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据介绍,各地检察机关还通过检察建议、情况反映、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年报等形式向各级党委、政府反映情况,向案发单位或主管部门提出建议,引起对反渎职侵权工作的重视,推动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记者 周斌